农村集体“三资”关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也是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多发领域。
今年以来,我市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不规范这个“小切口”入手,坚持“三个注重”,清家底、挖线索、查合同、补漏洞,做到“查改治”一体推进,不断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同频共振,凝聚监管合力
“以前想用社区的钱,要找街道领导汇报好多次,这个领导点头,那个领导摇头,最后不了了之。现在有了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账户,用多少钱社区可以自己当家,发展经济需要多少钱就能用多少钱,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近日,禹州市夏都街道殷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段书斌想起“政经”分离改革前后的变化时,感慨地说。
我市建立纪检监察、巡察、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信息共享、定期会商、联合监督、问题线索移交“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定期碰头分析“三资”监管形势;推动“纪巡”融合、“纪审”互动、“纪财”贯通,实现监督责任与监管责任贯通协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立由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农业农村四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指导组,积极帮助各地排疑解难,按照“一查二访三对照”(即查看本级“三资”问题台账,走访干部、群众,对照整改台账、收支账目、经济合同)方式,实地督导检查500余个村(社区),现场反馈问题1200余条,录入问题台账线索331条。
与此同时,我市强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探索建立“市协调、县指导、乡监管、村主体”的管理体系,护航农村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内部自检和外部体检相结合,实施摸底排查、线索处置、健全机制、总结提炼“四步走”工作思路,以问题排查整改为抓手,组织全市107个乡(镇、街道)、236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围绕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合同、债务5个方面管理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在“查、督、建”上精准发力、上下联动、贯通协同,推动全市农村集体“三资”分配使用、经营管理、交易处置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源头治理,破解监管难题
“村里上项目,村民来把关,村集体‘钱袋子’的管理越来越精细。”襄城县汾陈镇朱堂村村干部感慨地说,“有了村民信任,我们谋发展的干劲更足了。”
“清”字当头,摸清家底挖潜力。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回头看”实施方案》,对236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问题开展大排查、大起底。截至目前,全市清查2024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总额195.3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总额52.4亿元、非经营性资产总额142.9亿元。全市集体土地总面积636.7万亩,其中农用地502万亩、建设用地102.7万亩、未利用地31.9万亩。
“分”字跟进,赋权改革激活力。我市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居)民委员会账务分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探索在全市推行“政经”分离改革,破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下半篇”文章,将村级财务自主权交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管理,激发其发展集体经济的活力。目前,全市有137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初步实现账户分设。
“管”字筑基,强化监管提能力。我市印发《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建立“三管、两审、一监控”机制(“三管”即管资金、管资产、管资源;“两审”即村审议、乡审计;“一监控”即平台监控,实现对农村集体资产“一网监控”),推进集体资产管理规范化。
“用”字赋能,活化“三资”添动力。“管起来”是基础,“活起来”才是最终目的。我市以加快推进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为抓手,采取政府主导、银行投资、国企控股与第三方公司共同运营的方式,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通过平台市场化竞价,把原来“死”的资产变“活”,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效解决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截至目前,许昌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挂牌数量64宗,挂牌总金额3718.5万元。
数字赋能,提升监管水平
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一直受到群众关注。
为此,我市注重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搭建集财务管理、财务公开、网报支付、产权交易、合同管理、预警监测等功能模块于一体的农村集体综合服务平台,以数字化赋能管好用活农村集体“三资”。
统一财务记账。我市236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使用统一的平台进行财务记账,上线率达到100%;同时,创新实现市级平台数据与农业农村部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同步,不增加基层工作负担。《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全市使用统一监控平台审核记账凭证17.1万条,上传相关凭证附件66万条。
统一资产登记。我市及时完善资源登记、资产卡片、合同信息,做到经济合同不遗漏、资产台账真实、资源登记准确。目前,全市录入资产卡片11.5万条、资源卡片6.2万条,备案经济合同5656份。
统一网报支付。我市在农村集体综合服务平台设置网报支付功能,每个村(社区)按照一般支出、较大支出、重大支出设置不同的审批流程,让资金结算线上封闭运行、去向清晰、流程可追溯,实现农村集体资金支付全过程监管。
统一公开公示。我市在农村集体综合服务平台设置财务公开功能,主动公开村集体资源资产登记和处置、资金收支、债权债务情况等,群众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信息,做到全领域、全时段公开,通过标准化的线上财务管理流程,消除了过去“村财乡管”、缺乏统一监管的弊病,在不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农村集体财务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编辑:李梦源 张鹏 校对:张文正
责编:杨仪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