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5 09:40:43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张铮
我要分享:
苏家桥
汝水虹桥
阅读提示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千百年来,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
最近,在襄城县北汝河国家湿地公园,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汝水虹桥再次浮出水面,吸引不少群众前来一睹古桥风采。
其实,许昌还有很多古桥穿越千年点缀在山水之间,值得每个人去守护。
藏在许昌的古桥,你知道多少?8月1日,记者以汝水虹桥为起始点,寻找许昌古桥的故事。
汝水虹桥
不甘沉睡的“襄城古景”
“远看人在水上漂,近看走在红石桥。”当日上午,在襄城县北汝河国家湿地公园汝水虹桥,记者看到人们或站在岸边拍照留念,或走上石桥近距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这座被称为“明代襄城八景”之一的红石桥,不仅承载着千年古县的历史文脉,更以襄城特有的红石建造,远看如巨龙卧波。
“这是襄城八景之一的汝水虹桥,形似彩虹,凌空而起,是襄城的标志性建筑。”襄城县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宋惊涛告诉记者,入夏以来,受持续高温和下游用水量等因素影响,汝河襄城段水位显著下降,河床中央逐渐显露出由红褐色条石构筑的汝水虹桥。
据《襄城县志》记载,汝水虹桥建于元末明初,有36孔,曾是水陆码头要冲,由于河床地势增高,加之下游增建汝河大陈闸,流沙淤积,桥面近乎平于河底,唯枯水季节尚能行走。
历史上,汝水虹桥既是商贸之桥,又是文化之桥,南来北往的商贾在此处汇聚,当年此地应是一番车轮滚滚、人声鼎沸的景象。
“该桥建于元末明初,曾是水陆码头之要冲,后由于河床地势增高,加之下游增建汝河大陈闸,水运中断。”宋惊涛说,1953年建起南关大桥后,红石桥失去作用,汝水虹桥亦淡出人们的视野。
三券桥
河南现存最早的砖拱桥
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湖办事处三桥社区最出名的是古老砖桥——三券桥。清泥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三券桥呈南北走向,架于清泥河上。
据桥头石碑记载,三券桥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三券桥是明万历年间吴楼人吴梗重修的一座砖券三孔拱桥。
三券桥长22.5米,高6.3米;桥有三孔,主孔高3.2米,宽5米,左右小孔各高2.6米,宽3.5米;桥面略呈弧形,上铺青石板;桥身由青石砖砌筑,缝间由石灰黏合,铁件加固;桥面两侧有石雕栏板围护;主孔上方逆向雕有青石龙首,顺向有龙尾。
“俺村的村名就是源自这座古桥,它曾经是许昌老城到繁城古官道的必经之地。听老一辈人说,当时桥上人来人往,桥下船只穿行,车水马龙,十分热闹。”三桥社区居民高东升自豪地说。
2008年,三券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4月,修缮工程和桥面保护项目顺利完成,古桥重焕光彩,再现庄重古朴之风貌。
据有关方面考证,三券桥是河南省现存最早的砖拱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桥虽经数百年风雨冲刷,但依旧风姿绰约。数百年前,造桥匠人精心打造的三孔桥洞不仅起到分流泄洪的作用,更为古桥增添了古韵。
灞陵桥
穿越时空的见证者
提起灞陵桥,在许昌的知名度很高,它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桥梁。许昌还有一处有名的景区,就是以灞陵桥命名。
8月1日,记者来到灞陵桥景区,位于景区内的灞陵桥两岸杨柳成行,风景宜人,桥旁有《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为明末将领左良玉所立。
另一通碑为辞曹书,保存完好,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又竖了四通碑,文字清晰,碑文论述了关羽对曹操辞其金而挑其袍的过程,歌颂他“依曹已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州”。
清道光年间傅梓之《许州记》载甄汝舟怀古诗句,云:“野水四堤浸柳条,道边残碣记前朝。长髯勒马横刀处,万古英风八里桥。”
据《许昌县志》记载,关羽忠义故事千古流传,后人为追念关羽功德,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由当地义士王宏道捐地三十亩,经多方资助而建成关帝庙。关帝庙山门楹联曰:“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勿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如今,灞陵桥景区是以桥、庙、园融为一体的古典园林,是集旅游、娱乐、休闲多元功能的综合性园区。无论是漫步其中,还是站在桥上远眺,都能让人感受到那份宁静和美好。
苏家桥
苏桥镇得名于苏家桥
苏家桥在明朝的许都可谓首屈一指,不光坚固耐用,而且工艺精湛。记者看到,该桥建筑风格古朴,为三拱桥,拱券石雕精美。桥洞上方雕刻有龙头、鱼、人物等精美图案,这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雕刻艺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说起苏家桥,时间可追溯到元末明初,苏英迁移至此,修建村中石桥,并命名苏家桥。苏桥镇因苏家桥得名,一直沿用至今。2005年,该桥被许昌县(现建安区)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许昌县苏桥乡地名志》记载,1852年苏桥四周筑有土寨,1895年进行了重修,名为安保寨。寨墙被寨河环绕,河水清澈,风景怡人。石梁河故道从寨子西北隅进入,至村中竹园折向南行,抵达苏家桥后又向东南方向流去。
据1933年编纂的《许昌县志》记载,石梁河上有石梁桥、肖桥、苏家桥、高桥、王月桥、七里桥、八里桥、三券桥、碾子桥等桥梁。1957年,石梁河许昌县段实施截弯取直,自苏桥镇湾湖改道折向东南,经靳庄、石寨后下穿京广铁路,在泘沱村注入清潩河,近年又改道,直接汇入清潩河。
据史料记载,苏家桥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重修。重修此桥时,拆栏翻板,皆以方石圈,紧拱固基,雕龙、狮、麒麟等瑞兽于其上,以期吉祥护佑。苏家桥建在古时禹州到开封的官道上,既方便了官差、商人往来,又方便了百姓出行。
如今,苏家桥西侧还立有一块明朝吏部郎中苏继欧重修此桥的残碑。苏家桥虽经几百年风雨侵蚀,但桥拱石上雕刻的内容仍清晰可见,有“龙卷伸缩”“二狮争绣”“双麟竞标”“鱼游水中”“鲤跃波上”等复杂图案,还有飞马、卧鹿、龙首、人像、瓶花等简单图案。
编辑:王婵 刘靖雯 校对:常烨
责编:李炎 终审:黄双燕
附件: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