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密密麻麻“!小白虫”何时能消失?详细解答来了!

最近几天不断有市民询问,令人讨厌的“小白虫”今年怎么这么多?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消失?

8月13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中心了解到,这些“小白虫”学名白粉虱。为有效遏制其蔓延,我市园林部门已经着手对城区绿化苗木进行集中防治。

“小白虫”到底是啥?

“小白虫”叫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成虫体长约1毫米—1.5毫米,淡黄白色或白色,雌雄均有翅,全身披有白色蜡粉,属同翅目粉虱科。

白粉虱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十分广泛,除番茄、黄瓜、西葫芦、茄子、十字花科蔬菜以及果树、大豆等作物外,还能寄生于多种杂草上。

白粉虱大多生活在城郊农田,每年7—9月是繁殖的旺盛期,寄主广泛,体被蜡质,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一年可繁殖11—15代,虫源基数大。

“小白虫”为何会进城?

“今年的白粉虱密集出现的时间比往年要早。”市园林绿化中心高级工程师刘景涛说,今年气温高且干旱少雨,白粉虱具有迁飞性,由于田间农作物逐渐成熟,部分白粉虱为寻找适宜的寄主和食物,会向城镇绿化覆盖较好的地方迁飞。

近年来,随着许昌园林绿化面积持续扩大,加之当前温度适宜,城区绿化苗木成了白粉虱的食料和繁殖场所。

许昌这样防治

白粉虱活动范围广、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防治效果不易显现。

今后一段时间,我市园林绿化部门将连续作业,对主次干道行道树喷洒药物,对公园等局部区域进行人工消杀作业,以减少虫源基数,保障绿化苗木正常生长,尽量减少白粉虱滋生、繁殖。

同时,各区园林绿化部门将根据《许昌市中心城区秋季园林植物养护的通知》要求,持续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白粉虱等病虫害防治,压低虫源基数,争取给市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

“小白虫”何时能消失?

“这些‘小白虫’主要危害植物,对人体没有直接危害。”刘景涛建议老人、幼儿等敏感人群在室外活动时可以采取戴口罩、眼镜等方式加以防护。

此外,随着天气转凉,部分白粉虱会随气流迁飞,部分白粉虱会自然死亡。9月下旬,随着温度逐步降低,“小白虫”会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编辑:王   婵   杜鹏勃     校对:常    烨

责编:肖    涛                  终审:刘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