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莲城大道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效果图。资料图片
经过提升改造的市区许继大道。资料图片
施工现场。资料图片
施工现场。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城市道路,既是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脉”,又是牵动民心的“神经末梢”。
许昌聚焦“城市发展所需、群众生活所盼”,再次将实施城市主干道修复提升工程纳入“十项民生实事”,对中心城区10条主干道进行铣刨修复,不断优化市民出行环境,全力保障群众“脚下安全”。
截至6月底,10条主干道铣刨修复基本完工,完成道路铣刨修复31.5公里,托起“民生大道”的幸福指数。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修复提升路段,以及一些路段的施工现场,带您一起见证城市道路如何按下“焕新”快进键。
项目说明
项目名片
实施城市主干道修复提升工程。列入中心城区修复提升工程的道路共有10条,分别是魏文路(新兴路至永昌大道段)、学院路(莲城大道至永昌大道段)、八一路(魏文路至许州路段)、莲城大道(清潩河至军分区门口段)、建安大道(军分区门口至许州路段)、青梅路(龙兴路至永昌大道段)、竹林路(龙兴路至芙蓉大道段)、龙兴路(八龙路至魏文路段)、许都路(魏文路至学院路段)、新元大道(文峰北路至107国道段),全长36.6公里。在此基础上,我市在对市政道路进行现场排查调研,并综合考量民意、项目可行性等因素后,又排查出魏武大道(新兴路至建安大道段)、许继大道(解放路至延安路段)等14条道路铣刨修复项目,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项目进展
截至6月底,10条主干道铣刨修复基本完工,完成道路铣刨修复31.5公里。
道路提升改造跑出“加速度”
8月15日,记者来到市区七一路(颍昌路至文峰路段)看到,这里机械运转,工人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在各个作业点之间。这条道路的提升改造,不仅是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一次重要提升,还是对市民出行体验的一次显著改善。
“目前,道路北半幅已经恢复通车,南半幅正在紧张施工,预计月底基本实现双向六车道通行。”正在施工现场忙碌的许昌建投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七一路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道路提升改造,有效提高通行能力是关键。作为许昌市重点民生建设工程,七一路提升改造承载着广大市民对改善出行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热切期盼,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道路提升改造,牵动的是市民的日常出行。施工期间,如何平衡“进度”与“民生”?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挑战,施工单位许昌腾飞建工集团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将“质量第一”理念贯穿始终,从每一道施工工艺的精细把控,到每一个工程细节的严格验收,层层落实质量目标,确保打造经得起检验的优质工程。
许昌腾飞建工集团优化施工方案,合理调配资源,采取“人歇机不歇”的昼夜轮班模式,每日投入各类施工机械30余台,60余名施工人员坚守岗位,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日常出行的影响。
七一路道路施工现场的火热情景,只是我市快速推进城市主干道修复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魏文路(新兴路至天宝路段)提升改造工程也在加紧推进,拆除魏文路与建安大道交叉口环岛,将显著提升通行效率,东城区两条主干道的衔接也将更加顺畅高效。
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许昌腾飞建工集团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科学高效的施工措施:采用分段分幅施工方式,合理划分施工区域;加大施工人员、材料及机械投入力度;通过多作业面同步推进、24小时不间断施工等方式,提升施工效率,全力保障项目进度。
截至6月底,10条主干道铣刨修复基本完工,完成道路铣刨修复31.5公里。此外,我市在对市政道路进行现场排查调研,并综合考量民意、项目可行性等因素后,又排查出魏武大道(新兴路至建安大道段)、许继大道(解放路至延安路段)等14条道路铣刨修复项目,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学院路(莲城大道至清潩河段)等10条道路铣刨或者养护基本完成,许继大道(解放路至延安路段)、解放路(八一路至光明路段)等2条道路正在施工,八一路(京广铁路至清潩河段)、北关大街(八一路至天宝路段)等2条道路待道路雨水管网施工完成后进场施工。
市民出行体验不断升级
随着城市主干道修复提升工程陆续完工,让我们走上街头,听听市民怎么说。8月16日,记者来到市区学院路看到,经过修复提升,路面变得宽阔且平整,车辆通行更加畅通有序。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这条路,重修后的路况令人欣喜,开车时的心情都变得更加愉悦了!”市民王红说,道路提升改造后,大家出行更便利了。
学院路是此次中心城区道路修复提升的重要路段之一,分两段实施。其中,学院路(莲城大道至天宝路段)长1808米,施工工艺为铣刨重铺;学院路(天宝路至永昌大道段)长2175米,施工工艺为路面再生。“以前道路坑洼,一些细碎的垃圾容易卡在里面,清扫起来特别费劲。”正在学院路忙碌的李师傅说,平整的道路对于环卫工人而言,工作轻松多了!
道路交通是基础工程,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正在施工的文峰路为城市主干道。文峰路(天宝路至永昌大道段)全长约2550米,现状为双向四车道,本次提升工程将其改造为双向六车道,同时对人行道进行提升。
在提升改造中,七一路由双向四车道改为双向六车道,文峰路也由双向四车道改为双向六车道……车道增多,能提高道路交通承载能力,更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魏文路与建安大道交叉口环岛拆除后,市民张建军感觉幸福感、安全感满满,连连点赞:“以前,高峰期过马路,环岛都挤不进去;现在,通行更加快捷、舒心、安全。”
市区许都路改造后焕然一新,沥青路面平坦宽敞、整洁美观,标线清晰醒目。“路修好后,基本上没有堵塞现象。客户停车方便,我们的店铺生意也在慢慢变好。”在许都路经营多年的商户邱思思说。
此次城市主干道修复提升工程,不仅畅通了城市交通脉络,还在方方面面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
这一民生工程的实施,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城市的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这些宽阔畅通的道路,不仅沟通了民心民意,还承载了民生福祉。
科技赋能提升“颜值”更添舒适感
中心城区是一座城市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强、集群效应高的地区,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见证着城市的发展,承载着大多数人的记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心城区道路破损严重、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中心城区主干道修复提升工程,远非简单的道路修缮,深刻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理念,以及对居民幸福生活的追求。
其实,中心城区道路提升改造一直在持续推进,不仅使道路“颜值”大大提升,还为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开车经过魏文路的市民张女士说:“原先以为要施工很久,没想到这么快就完成了。行驶在新改造的路面上,体验感得到很大提升。”
采用新技术开展道路提升工程,能够实现摊铺一体化施工,大幅缩短工期,降低交通影响。
据了解,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如裂缝、麻面、局部沉陷及平整度差等,修复提升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因路面破损程度而异。
在此次道路修复提升中,采取的诸如非开挖检测加固、路面再生、铣刨重铺及超薄罩面等工艺,在当前城市道路养护领域得到广泛应
其中,路面再生工艺最大限度利用旧路面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有效节约成本。另外,这种工艺施工速度快、对交通影响小,适用于病害不太严重且交通不能长期中断的道路。
铣刨重铺工艺可根据路面病害程度灵活调整,确保彻底除掉“病根”。新的沥青混合料被摊铺机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经压路机反复碾压形成新的面层。
超薄罩面工艺将沥青、集料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均匀摊铺在路面上形成薄而耐磨的面层,常用于路面状况较好但需要提升表面性能的道路。
此次修复提升路段主要集中在人口密度较大的东城区、魏都区。为减少施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施工单位打破常规,采用半幅施工、昼夜施工和压缩工期等方式,全力推进道路铣刨修复工作,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尽可能方便群众出行。
记者手记
畅通民生路
“舒心道路”丈量出“民生刻度”。在提升改造后的道路上,新画的斑马线、智能化的交通信号灯、干净的隔离护栏……无不诉说着这座城市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正如路过的市民所说:“这些道路不仅连接着城市的地理坐标,还串联起百姓的幸福生活。”
把“民生温度”作为最重要的施工标准,钢筋水泥便不再是冰冷的“堆砌”,砖瓦间会生长出万家灯火的“心跳”,街巷的年轮里也绵延着晨昏相依的“暖意”。
如今,10条主干道铣刨修复基本完工,完成道路铣刨修复31.5公里,市民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但工程并未止步。我市在对市政道路进行现场排查调研,并综合考量民意、项目可行性等因素后,又排查出魏武大道(新兴路至建安大道段)、许继大道(解放路至延安路段)等14条道路铣刨修复项目,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再停留在口头上,当“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的担当成为常态,城市的变化便从冰冷的指标化作有温度的生命体征。
一条条焕然一新的道路,如同城市肌理中跃动的血脉,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悄然改变的城市细节,终将成为最动人的民生注脚。
编辑:兰民 刘靖雯 校对:张文正
责编:毛志刚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