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安全屋”筑牢防汛生命线

“你瞧,这就是我们的防汛‘安全屋’,是俺汛期里最踏实的‘家’!”8月16日上午,禹州市浅井镇书堂村55岁的村民侯越热情地介绍。她所说的“家”,其实是村里的山洪地质灾害临时避险安置点。

浅井镇地处禹州山区,境内8座水库、12处山洪风险点、1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交织叠加,防汛任务艰巨。长期以来,该镇每年都会根据实际对有山洪和地质灾害风险的行政村制定应急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应急演练,设置最佳逃生路线。此外,浅井镇在有山洪与地质灾害风险的村都设有避险过渡“安全屋”,旨在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避险之所。今年以来,该镇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对这一条条“生命通道”进行翻修加固,将部分原先坑洼不平的乡道拓宽并硬化成水泥路,让村民可以“闭眼摸路”直达安置点。

“从监测预警到转移安置,全村的隐患点都已形成一套系统的避险安置流程。从村口到对应的‘安全屋’,沿途路口都设置了醒目的转移路线指示牌。尤其是老人、残疾人、小孩等重点群体,我们安排专人专车‘一对一’帮助撤离,确保需要转移人员都能安全快速抵达安置点。”浅井镇书堂村党支部书记田军涛介绍。书堂村地势低洼,周边有水库,全村有1处山洪风险点和4处地质灾害风险点。每逢汛期,转移安置是该村保障群众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其中安置点选址是关键,必须远离河道、地势高且平缓、场地开阔,并且与村民原住地距离不能太远,确保村民能在十几分钟内抵达。

在书堂村山洪地灾避险“安全屋”内,床铺、饮用水、充电插座等生活设施俱全,另配有应急药品等,让群众“留得下、住得稳”“。过去是‘干部劝着走’,现在是‘群众自愿去’,这充分说明了防汛安置工作的重要性。”田军涛感慨地说。

从“不愿转”到“主动留”,折射出基层治理的温情与效能。浅井镇正以“安全屋”为支点,构建“监测预警—转移安置—生活保障—心理疏导”全链条防汛防灾体系,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孙学涛 刘靖雯     校对:张良

责编:杨仪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