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许昌人喜爱的风味小吃“酱豆炒辣椒圈儿”。资料图片
荆芥。资料图片
8月23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即为“出暑”,有炎热离开的意思,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在许昌人的餐桌上,一些关于夏季的美食依然让人记忆深刻。一碗石香蒜汁捞面条,清爽又开胃;吃过“大盘荆芥”,才算见过大世面;高温晒制的酱豆,无论是搭配蒸馍还是烙馍,都是深受许昌人喜爱的“家乡味道”……
西瓜酱豆,夏日里的“咸香记忆”
“这是用传统方法晒制的西瓜酱豆,非常适合许昌人的口味。”8月19日,在市区文化路一个小摊儿上,摆着一盆盆、一瓶瓶西瓜酱豆,摊主正在热情地推销。40多岁的市民周志伟买了一些酱豆,准备回家和辣椒圈儿一起炒。“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每当西瓜大量上市,妈妈就开始忙着做酱豆。那时候,秋冬时节新鲜蔬菜种类少,全靠酱豆的咸香激发食欲。不论吃烙馍还是喝稀饭,都少不了一碟酱豆。”周志伟说。
热蒸馍蘸酱豆、烙馍卷酱豆都是让许昌人垂涎欲滴的美食。酱豆是怎么做的呢?许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韩晓民所著的《民间记忆》一书记载了这道美食的做法。
许昌人制作酱豆俗称“晒酱豆”,通常要经过选豆子、泡豆子、煮豆子、拌面、焐豆子、拌料、晒制这几道工序。
首先要精选适量黄豆,把杂物及发霉、干瘪的豆子统统挑出去,剩下的黄豆粒粒饱满,再用凉水冲洗,除去尘土,放在盆子里浸泡一阵子。等豆子膨胀后,入锅慢煮,煮至豆子尝起来口感有些软糯时,捞出滤水,放在筛子里控水。之后,往黄豆上均匀裹一层面粉。裹面的厚薄,以豆子之间互相不粘连为宜。这个过程俗称“拌面”。
接下来是“焐”。在室内支起一块较大的木板,铺上牛皮纸,有些人家找不到合用的木板,干脆把被褥一掀,铺在床板上。把裹上面的黄豆均匀地摊在纸上,约一指厚。摊好后,再在豆子上盖一层纸,让豆子慢慢发酵。
“焐”好的豆子放进筛子里,端到太阳下晒干,双手捧起长毛的豆子,反复揉搓,把绿毛搓下来,便可进入下一个环节“拌”,即把豆子和各种调料、辅料搅拌在一起。西瓜虽是辅料,但必不可少。加入西瓜后制出的酱豆,味道更地道、更正宗。因为加入了西瓜,酱豆又称“瓜豆”。
想要酱豆好吃,“晒”是关键环节。制作酱豆多选在三伏天,气温高,阳光“毒”,雨季还没有来临,是晒酱豆的黄金时期。
以前到了夏季,三伏天去农村走一走,就会发现几乎家家户户的墙头上都有酱豆盆。连续晒半个月后,酱豆变成了暗红色,非常黏稠,酱香扑鼻,酱豆就“晒”成了。
把酱豆贮存在陶罐或坛子里,只要不进水、不沾油,可保存一年。吃的时候,用勺子舀出半碗,锅里加足底油,葱白切段,大蒜切片,爆炒,把酱豆倒入,翻炒几下,酱香、葱香、蒜香迅速散发开来,加适量水,小火慢熬,熬至黏稠,即可出锅。辣椒段俗称辣椒圈儿,炒酱豆时加入辣椒圈儿,便是著名的风味小吃酱豆辣椒圈儿。有些人炒酱豆时还会加入肉丁、花生,味道更佳。
石香蒜汁,许昌人喜爱的“灵魂调料”
夏季天气炎热,爽口的凉皮、捞面条成了备受人们欢迎的美食。让这些美食备受追捧的,不是面条的筋道,也不是凉皮的爽滑,而是“灵魂佐料”——石香蒜汁。
这种河南独有的“神仙调料”,凭借一抹清凉辛香,成了许昌人餐桌上的“流量密码”。
“我们中午准备吃豆角捞面,儿子说石香蒜汁和捞面是绝配,叮嘱我一定买一把石香。”8月19日,在市区万丰路一个菜摊儿前,市民苏大妈一边挑选石香,一边对摊主说。
虽然已经立秋了,但天气依旧炎热,这两天,石香依然是菜市场里的畅销品种。“把石香切碎,和蒜汁混在一起,做成调味汁,浇到捞面条上特别好吃。”“这种调味汁是‘百搭’的,用来做凉拌菜、调凉皮也不错。”……在市区万丰路,几名正在买菜的市民一边挑选石香,一边交流着吃法。
石香是河南人常吃的一种调味菜。在河南,有的地方叫它麝香菜,有的地方直接叫它香菜。实际上,石香的本名叫留兰香,是薄荷的一种。石香性温味辛,具有健脾消食、利尿通便等功效。除了食用之外,石香的香味还可以驱蚊。
石香是一种生命力特别旺盛的蔬菜,不少人喜欢把它种在墙角处、花盆里,想吃的时候掐一些鲜嫩的枝叶。
只要留着老根,它很快就能萌发新的枝叶。
吃过“大盘荆芥”,才算见过世面
有人说,在河南,荆芥的江湖地位堪比四川的花椒、湖南的辣椒,这种植物看着毫不起眼儿,可一旦你尝上一口,那“上头”的魔力瞬间就能把你拿捏。荆芥的味道很难准确形容,它既不像香菜那样浓郁,也不似薄荷那般清凉,吃起来还有一点“冲”。这种味道对第一次吃的人来说,可能会有些怪,但一旦尝试过几次后,就会让人欲罢不能。有人说,荆芥就像河南的“折耳根”,有着让人又爱又恨的独特魅力。
荆芥最常见的吃法就是凉拌。炎炎夏日,将鲜嫩的荆芥与黄瓜、莴笋、猪头肉、松花蛋等食材搭配,加入蒜末、醋、酱油、香油等调味料,拌匀后即可食用。这样做出的凉拌菜,口感清爽,香气扑鼻,既能解暑开胃,又能为餐桌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荆芥与面条的搭配堪称一绝,无论是一碗简单的捞面条,还是一碗热乎乎的烩面,加上一把荆芥后,都会瞬间提升口感和风味。荆芥的清香与面条的麦香相互融合,再有各种调料的加持,每一口都让人满足。有人说,捞面条里没了荆芥的点缀,就没有了灵魂。
值得一提的是,许昌人爱吃的荆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荆芥味道独特,辛辣中略带苦头儿,很多人喜欢这味儿。最简单的做法是把荆芥洗净控水,不用任何调料,生吃。生荆芥用水洗过,茎叶抖擞,小盘装不了多少菜,几筷子就夹完了,得用大盘子盛装,便有了“大盘荆芥”一词。
据说,古时候只有中原地区出产荆芥,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比较繁华,偏远地方的人来到中原,算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当然,也能吃上从未见过的荆芥。后来,如果说某人“吃过大盘荆芥”,则是赞美这个人经历过大场面、见多识广。
除了西瓜酱豆、石香蒜汁捞面条、“大盘荆芥”外,黄瓜变蛋也是许昌人夏天餐桌上常见的一道凉菜,再加上一瓶啤酒,得劲儿!
不知不觉,夏天已经过去,这些和夏天有关的“许昌味道”你都吃过吗?
编辑:李翊飒 刘靖雯 校对:李炎
责编:李建山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