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2025许昌民生实事年中盘点(九)|供热改造工程,让群众幸福“升温”

未来・东岸华城小区,工作人员对换热站管道进行改造。

核心提示

初秋时节,许昌市东城区金阁丽苑小区,新铺设的供热管道在阳光下静静矗立,等待着冬日的“唤醒”。对于住在这里的居民计梦雨来说,这些崭新的管道承载着温暖的希望。过去,由于供热效果不佳,她家181平方米的房子在冬天总是“不是很暖和”,甚至好几年都放弃了缴纳暖气费。今年,供热改造工程的实施,让她和众多许昌市民一样,对即将到来的冬天充满了新期待。

冬季供热事关千家万户的冷暖,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群众的“取暖大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今年,我市将供热改造工程纳入民生实事,计划对中心城区36个小区进行供热改造,改造内容为将沿用多年的蒸汽供热系统,全面升级为更高效、更稳定、更环保的高温热水系统,切实打通供热“最后一米”,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更接地气。这是市委、市政府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心城区冬季取暖问题,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而实施的重点民生实事,更是关乎千家万户温暖的民生大事。

项目名片

实施36个小区供热改造工程。对中心城区36个小区进行供热改造,新、改建热水管网3公里,改造、新增供热面积21万平方米。

项目进展

截至8月20日,31个小区已进场施工,剩余5个小区正在进行施工筹备。其中,鸿景苑、祥云花园、四家巷电业局家属院、中原福桂园、永丰国际等18个小区,正在进行建设;府西雅园、森林半岛、东湖翡翠、望田路电业局家属院、未来・东岸华城、万山绿都、莲韵雅苑、滨河名郡8个小区,正在施工收尾;金阁丽苑、恒达桃溪苑一期、恒达桃溪苑二期、金信苑、欧陆阳光5个小区,已完工。

金阁丽苑小区,工作人员对换热站进行日常监测。

破旧立新:高温水供热,温暖“一键升级”

“以前是蒸汽供热,一根管子进来,热量交换完,剩下的凝结水就直接排掉了,能源浪费大,而且到了管网末端,压力和温度都上不去。”8月20日上午,在金阁丽苑小区新改造的换热站,许昌建投中能热力有限公司供热三处五组组长张耀军指着崭新的设备解释道。他所在的班组,从今年7月开始负责这个小区的供热改造工程,如今已经改造完成。

张耀军说的蒸汽供热,是我市供热发展的历史产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的蒸汽管网系统逐渐显露出诸多弊端,如管道老化腐蚀、末端参数低、热损大、安全隐患高等,严重影响居民的采暖质量。许多小区换热站和二级管网为用户自建,标准不一、管理混乱,甚至存在蒸汽直供到户的现象,既浪费能源,又埋下了安全隐患。

金阁丽苑小区建成于2008年,共有246户居民。这里的改造颇具代表性。“我们这次改造新建了一级管网,就是从供热主管道接过来的这两根高温水管,一供一回,形成封闭循环系统。”张耀军介绍,“高温水过来,通过板式换热器,把热量传递给小区的二网供热循环水,然后回到热源厂,热量损失小,能源利用效率更高了。”

换热站内,原先笨重的管壳式换热器已被彻底更换,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崭新的自动化设备。管道的口径也根据供热面积进行了科学扩容。“原先蒸汽时代的设备,跟现在的高温水系统不匹配,因此整个换热站几乎是重建了。”张耀军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所有新焊接的管道都经过严格的无损探伤检测。

“以前试过,就是因为不暖和,后来有几年没有用过暖气。今年改造了,我们很期待。”金阁丽苑小区居民计梦雨说。她告诉记者,她是从小区里张贴的施工公示上了解到改造信息的。施工期间,她和邻居几乎是“全程监工”,看着工人挖开地面,埋下新管道,再小心翼翼地回填。“看着他们干活,我们知道,这个冬天有盼头了。”计梦雨脸上洋溢着朴实的喜悦。

精准施策:巧用“绣花功夫”,破解施工难题

供热改造,一头连着民心,一头连着城市发展。如何在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和城市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完成这项工程,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和担当。

“工程启动前,我们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对36个小区逐一进行实地勘察,全面掌握管网老化程度、供热负荷分布等基础数据。针对不同小区的建筑结构、入住率等特点,‘一小区一方案’制定改造计划,确保其既符合技术规范,又贴合居民实际需求。”市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胖东来天使城商圈附近,未来·东岸华城小区的供热改造工程就上演了一场“技术秀”。这里人员密集、车流量大,如果采用传统的开挖方式铺设一级管网,无疑会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影响商圈正常营业。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最终决定采用水平定向钻技术。”该工程现场负责人介绍。这是一种先进的非开挖施工技术,仅需在道路两端开挖两个小小的作业坑,钻机就能在地下“悄无声息”地穿越300多米,将直径300毫米的供热管道精准地拖拽到位。“施工前,我们对地下的雨污水、燃气、通信光缆等管线都进行了精确勘探,确保钻头安全绕行。这种技术虽然成本高,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交通和环境的影响,这个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这种“于无声处见功夫”的巧思,贯穿了整个改造工程。在老旧小区,地下管网错综复杂,地面空间狭小,施工团队便采用架空与地埋相结合的策略:在主干道和消防通道采用地埋,确保安全通畅;在开阔地带则采用架空,不仅施工快、成本低,还便于后期维护。为了美观和保温,架空的供热管道都穿上了“双层外衣”——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层,外有白色彩钢板保护壳,既实用又整洁。

在恒达桃溪苑这样较新的小区,改造方案有所不同。该小区有2000多户居民,建筑年代不长,大部分住户的室内采暖设施与高温水系统相匹配。因此,供热改造工程重点放在了一级管网接入和换热站整体升级上,避免对住户的二次打扰。这种“一区一策”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了工程有序推进和资源有效利用。

“改造工程中,建设单位全面采用耐腐蚀、导热性高的新型管材,替换原有老化管道,从源头减少管网泄漏、热损失等问题;同时,更新换热站设备,提升热量转换效率,确保热源稳定输送到居民家中。改造后,36个小区的供热稳定性会显著提升,预计室内温度达标率较改造前提高20%以上,有效解决老旧小区‘白天热、晚上冷’‘边户冷、中间热’的不均衡问题。”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施工单位还与交警、街道办事处、社区、物业公司等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学校周边施工,尽量安排在暑假;商铺密集区施工,增加夜间施工时间;过路施工,采用24小时连续作业……一系列周密部署,将施工对市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智慧赋能:科技与服务并举,守护“万家灯火”

如果说更新管网强健了供热系统的“筋骨”,那么引入智慧科技和升级服务理念则是为这套系统安上了智慧的“大脑”、注入了温暖的“血液”。

许昌建投中能热力有限公司打造的“智慧供热综合管控平台”,可借助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热源、热网、热力站”进行实时感知和监测。“我们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和用户用热习惯,提前预测未来的热负荷需求,实现精准调控。”许昌建投中能热力有限公司供热指挥调度中心副主任孙培乐介绍,未来,许昌供热将告别“人工调节”的粗放模式,进入按需分配、节能高效的智慧时代。

科技的硬核实力,最终要通过有温度的服务来体现。许昌建投中能热力有限公司成立了“管家服务”团队,建立了“包片管家—供热管家—客服中心”三级服务网络,将服务电话直接公布到户,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创新提出“一个投诉、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流程,确保用户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真正做到“把用户家里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来办”。

截至8月20日,31个小区已进场施工,剩余5个小区正在进行施工筹备。其中,鸿景苑、祥云花园、四家巷电业局家属院、中原福桂园、永丰国际等18个小区,正在进行建设;府西雅园、森林半岛、东湖翡翠、望田路电业局家属院、未来・东岸华城、万山绿都、莲韵雅苑、滨河名郡8个小区,正在施工收尾;金阁丽苑、恒达桃溪苑一期、恒达桃溪苑二期、金信苑、欧陆阳光5个小区,已完工。供热改造工程完工后,老旧小区供热将更舒适、更节能、更安全,再也没有半夜被“冻醒”的经历。

每一段管网的改造,都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次温度的提升,都传递着市委、市政府的民生温度。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照计划完成36个小区供热改造工程;建立供热设施定期巡检制度,利用智慧平台实时监测管网运行状态,及时处理突发问题,确保改造效果长期稳定。

36个小区供热改造工程的实施,是市委、市政府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更是市委、市政府对群众“冬天不冷、心里更暖”的庄严承诺。从一根根管道的更新,到智慧平台的搭建;从一次次深夜施工,到一句句贴心问候,供热改造工程不仅是硬件的迭代,还是服务理念的升华。它用科技的精度、施工的巧思和服务的温度,共同书写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让许昌的冬天更温暖,让群众的生活更美好!

记者手记

供热改造,暖在群众心坎上

在金阁丽苑小区,居民计梦雨站在刚改造完的供热管道旁,脸上洋溢着期待:“往年180多平方米的房子总是不暖和,今年看着新管道埋进地下,心里终于踏实了。”这句朴实的感慨,道出了36个小区居民共同的心声。

冬季供热事关千家万户的冷暖,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供热不仅承载着民众的期盼,还彰显了城市的温度。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群众的“取暖大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今年通过实施36个小区供热改造工程,切实打通供热“最后一米”,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从蒸汽供热到高温水供热,从老旧管网到智慧系统,变的不仅是技术,还是这座城市的为民初心。在商圈密集处,施工团队以水平定向钻技术悄然穿越车流;在老旧小区,他们像绣花一样精细布局每一根管道。这一切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的坚决承诺,也是建设者“于无声处见功夫”的细腻担当。

“管道里流淌的是热水,更是民生温度。”供热改造看似改造的是管道,实则温暖的是人心。它用一根根管道、一场场施工、一次次贴心服务,串联起千家万户的冬日暖意,也书写了一份有精度、有巧思、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这个冬天,许昌注定会更暖!

编辑:李梦源   杜鹏勃     校对:张文正

责编:毛志刚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