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公园成了“绿色海洋”。
核心提示
提起香山公园,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北京的香山公园。其实,咱许昌也有一个香山公园,而且是经过生态修复的公园。
初秋时节,暑气未消,市环卫中心的工作人员加紧对香山公园进行绿化养护。这里不光景色宜人,还是锻炼身体的好地方。
谁能想到,如今绿地与周边山林融为一体、市民纷纷来“打卡”的这个生态公园,曾经是许昌最大的一座“垃圾山”。
8月21日,记者来到香山公园,探寻许昌垃圾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新路径……
综合治理
“垃圾山”变身“大花园”
当日,记者来到位于城西的香山公园,沿着水泥铺就的道路一路向上,没想到一头撞进“绿色海洋”,两旁是各类景观树,树下都是绿草。
走上一段台阶,记者终于登顶,道路也变得平坦了。山顶上一条柏油路蜿蜒曲折,路两旁绿树成荫。
这一“变身”并不容易。
这里承载着许昌城区近30年“生活史”。香山公园的前身是一座废弃窑坑改造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自1995年启用到2006年共填埋生活垃圾近100万吨,形成了一座高度近30米的“垃圾山”。
面对体量大、跨时长、情况复杂的“垃圾山”,面对群众的殷殷期盼,治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2007年,许昌市政府把该填埋场列为生态修复工程,先后3次累计投资1100多万元对其进行封场改造、生态修复、美化绿化。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如今的香山公园绿化率已超过95%,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近年来,市环卫中心持续对香山公园进行绿化、整修。2024年,为进一步提升香山公园的整体环境,市环卫中心在香山公园北侧打造了一片蜡梅园,并在园中修建了可供市民散步的小道。
今年,市环卫中心在香山公园开展苗木补栽和绿化提升工作,对香山公园缺株断档的情况进行了仔细排查,并邀请园林专家对香山公园北侧的蜡梅园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购置优质苗木进行绿化补栽,铺设马尼拉草1325平方米,有效提高了香山公园的绿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
“我在这里居住几十年了,亲眼见证了‘垃圾山’的变化。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大家伙儿的‘后花园’。”附近庞庄社区居民庞建国说出了当地群众的心声。
变废为宝
把垃圾“吃干榨尽”
垃圾填埋场封场之际,正是垃圾资源化处理挑起重担之时。
近年来,许昌大力推行焚烧处理工艺,垃圾处理进入“焚烧时代”。
“我们公司有3台750t/d机械炉排焚烧锅炉,搭配2台25MW抽凝机组和1台B15MW 背压机组,年消化垃圾82万吨,发电2.8亿千瓦时,供热45万吨。”在许昌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的中央控制室,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上的实时数据对记者说。
该公司承担着生活垃圾处置及冬季供热的任务,通过先进技术工艺和环保治理设施,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把垃圾中的生物质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实现了资源充分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有效解决了许昌市“垃圾围城”的问题。
而附近的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则引进了先进的“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利用+沼渣沼液处理”工艺,使得剩菜、剩饭、水果皮等餐厨垃圾经过分离、加热、分解等处理,产生沼气用于发电,制造有机肥料。
目前,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可年处理餐厨废弃物3.65万吨,通过国际领先的技术转化工艺转化约365万立方米沼气(CH4≥60%),实现了餐厨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
“近年来,我们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市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许昌市生活垃圾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同时,许昌还建立智慧环卫运营管理中心,运用物联网技术和机械化清扫方式,实现垃圾精准分类、高效清运,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出台《许昌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探索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特许经营、循环利用”的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
源头减量
“无废”让城市更绿色
垃圾治理,是否还有更好的路径?
答案是:在源头上实现“无废”。
其实,“无废城市”并非没有废物的城市,而是通过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实现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建立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链条处理体系。
尤其是今年,我市稳步推行“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在中心城区培育50个符合“撤桶并点”条件的居民小区;开展转运车辆排查整治,推动全市运输车辆更新维护,规范分类标识,现有分类运输车辆320辆,有效保障了垃圾分类运输;实行“集中焚烧为主、生化处理为辅”的垃圾处理方式,规范四分类垃圾分类末端处置;中心城区有害垃圾暂存转运间投入使用,与资质公司签订协议,打通了有害垃圾处理全链条。
我市还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探索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新路径。魏都区结合老旧小区多、散、小的特点,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四改一增”的实施范围;东城区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红色物业”管理,将党组织建在物业上,将阵地构筑到小区里,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到垃圾分类行动中去;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引进专业公司,从设施配套、宣传引导等方面发力,率先实现居民小区“撤桶并点”。
【记者手记】
“无废”引领绿色转型
漫步许昌街头,入目是澄澈如洗的蓝天、悠悠飘荡的白云。这美好景象的背后,是许昌多年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不懈奋斗。
随着“双碳”目标不断推进,解决日益增长的固废处置需求与相对滞后的固废处置能力之间的矛盾,进而逐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处理量,打造“无废城市”,是当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许昌对标先进地区,结合自身实际,从顶层设计到全面落实,不断探索形成了适宜自身发展的方向和框架,并将这些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
编辑:赵 欣 杜鹏勃 校对:王 婵
责编:肖 涛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