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 09:50:02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黄增瑞
我要分享:
七夕前,商家展示的婚庆商品营造出喜庆氛围。本报记者 黄增瑞 摄
版面设计:李炎
核心提示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笔下这段流传千年的词句,道出了多少中国人对爱情的美好想象。又是一年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再度唤起人们对浪漫的期许。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婚恋依然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带着不少人关注的话题,记者对部分家长和婚恋机构进行了采访。
优质女性困于“择偶半径”过窄
“我女儿今年26岁了,海外研究生毕业,个头儿高、长相好,我却发愁她的婚事。”8月25日,市民赵女士语气中透出焦虑。像她一样,许多人逐渐意识到,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在婚恋市场上易陷入一种“选择困境”。
就此,许昌市心语心愿婚恋机构负责人耿直说,当前许昌婚恋相亲市场的主力人群集中在25至35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群体中女性数量明显高于男性,比例接近7比3。“30岁以上、学历高、工作稳定的女性越来越多,与之条件匹配的男性却非常有限。”
这种现象并非许昌独有。许多条件好的女性在不错的单位就职,她们经济独立、思想成熟,却困于“择偶半径”过窄的现实。一方面,传统“男高女低”的婚配观念仍无形中存在;另一方面,男性更倾向于选择年龄略低、学历稍逊于自己,但性格温和的对象,导致一批优质女性在反复筛选与等待中,逐渐步入“剩女”的行列。
从熟人介绍到专业机构牵线
“以前年轻人找对象时,要么找自己认识的,要么靠亲戚朋友介绍。现在,婚恋机构已成为年轻人找对象的渠道之一。”在我市一家婚恋机构当了多年红娘的孙丽娜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的社交圈其实在缩小而非扩大,“办公室、家里两点一线”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为应对这一变化,许昌本地婚介机构不断推出多样化服务,在不同节点联合妇联、工会等,举办线下联谊活动。如公益相亲会、企业联欢、商场派对等,以形式多样的互动,帮助单身者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相识、相爱。
更引人注目的是“相亲角”的兴起。在市区文峰游园、西湖公园西门、清潩河游园等休闲场所,记者经常看到婚介机构张贴的男女征婚方面的信息。这种源自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做法,在许昌市也落地生根。
8月24日上午,在市区清潩河游园半截河桥头举办的小型相亲会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他们大多是帮儿女寻觅良缘的家长。
耿直介绍,每逢双休日、节假日、七夕等时间段,一些婚介机构都会在这些地方,举办小型相亲联谊会。
“这种方式很受市民的欢迎。”耿直说,相比而言,婚恋中介掌握的信息较多,他们可以为大龄男女“配对”,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包括个人形象设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方法等。如今,大龄男女通过婚恋中介“脱单”已不再显得“不好意思”。
观念与能力面临双重挑战
采访中,有一些家长给记者透露,他们的孩子快大学毕业了,一个女朋友都没谈过。
在市区从事婚恋服务多年的王磊分析,很多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异性深入相处的经验,“习惯了被照顾,却不懂如何付出”。此外,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在产生影响,比如,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成本的提高,自媒体平台负面信息的传播,都让一些进入适婚年龄的人对婚姻产生“观望”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恋爱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同样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而目前的教育体系侧重于知识传授,较少涉及情感教育和人际交往培训,导致一些年轻人即便渴望爱情,也害怕在恋爱过程中“受伤”。
面对这些现实,婚恋机构也在尝试推出更多元的服务,如情感心理咨询、形象管理、恋爱技巧课程等,帮助单身者提升个人软实力。
耿直建议,我市有非常好的人文环境,年轻人应该主动扩展社交圈,多参与骑行、跑步、读书会、志愿服务等集体活动,“只有大胆走出去,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不怕失败,才可能遇到合适的人”。
近年来,随着育儿补贴、延长产假等政策的出台,政府也从多方面鼓励年轻人理性看待婚姻、家庭与育儿。
在婚恋的路上,既要有浪漫的理想,也不能脱离现实。在这个七夕,愿更多人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找到平衡,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走向属于自己的美好之路。
编辑:李翊飒 杜鹏勃 校对:李 炎
责编:李建山 终审:杨红卫
附件: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