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档案馆库房整洁有序。
提起档案,大家固有印象是既神秘又遥远。事实上,档案和档案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9月10日,襄城县档案馆查阅大厅服务窗口来了一位老太太。“姨,您需要查找哪方面档案?”“我的实际年龄和身份证年龄不符,不知道能不能查查。”听到工作人员热情打招呼,老太太有些局促地询问。
“没事,您别着急,我们找找看。”工作人员一边安慰老太太,一边根据她提供的籍贯线索,查找相关档案。其实,这样的事情在襄城县档案馆每天都会发生,查找年龄信息,查找工龄、婚姻情况等,这个全国第一个县档案馆,依旧为群众提供着贴心服务。
看着工作人员迅速帮助群众查找档案,记者不禁好奇,这么多档案如何才能快速找到?
“答案很简单!”襄城县档案馆工会主席于群涛将记者领到档案库房,通过实际操作讲述档案管理从人工到智能的转变。
随着“嘀——”的一声,库房大门开启,无数珍贵的档案资料安安静静、整整齐齐地保存于全密闭式的钢制移动密集架中。随着工作人员手动摇臂操作,巨大的密集架在地轨上“行走”、移动,满屋的历史记忆在眼前徐徐展开,活脱脱一个巨型“宝箱”。
“以前的档案装具都是木质柜,现在有了全自动智能密集架,不仅可以一键开架,还能远程开架,库房实现温湿度智能控制,真是既安全又便捷。”于群涛说,智能密集架系统、全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自动报警系统、指纹密码门禁系统、全方位监控系统、触摸屏查询系统、数字化存储系统、档案消毒设备、扫描仪、高拍仪等,这些自动化新设备为基础业务提升提供了坚强保障。
襄城县档案馆现有184个全宗单位、六大门类档案资料约16万卷(件、册),保管的档案包括文书档案卷8万余卷(件、册),专门档案48088卷(件、册),科技档案1034卷,照片、音像档案10020张(盘),资料35717卷(件、册)。
“以前查询一份档案,不论年代是否久远,都需要先翻纸质目录再到库房去翻找,少则七八分钟,多则一两个小时。现在档案数字化后,只需要在检索系统中输入关键信息,一两分钟就能将所有相关档案查找出来,大大节约了时间。”于群涛说。
近年来,襄城县档案馆对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一张张档案经过一系列工序后,完成由纸质档案向数字档案的华丽“变身”。
如今,这些数字化档案信息已奔跑在网络“高速路”上,襄城县档案馆将依法向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满足公众查找档案信息的需求。
编辑:常 烨 杜鹏勃 校对:李翊飒
责编:李 炎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