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2日、9月16日,短短几天,我市连续遭遇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
这两轮降雨强度大、来势猛、范围广,无疑是对应急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考的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践行,考的是精准研判、科学应对的决断力,考的是整体协同、联合作战的执行力,考的是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凝聚力。
关键时刻,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精准调度,全力以赴保安全、保运行、保民生、保稳定。
关键时刻,各级各相关部门勇挑重担、通力协作,织密细而又细的“防护网”,筑牢坚不可摧的“防护堤”。
关键时刻,全市人民勠力同心、积极行动,共同守护美好家园,协力打赢这场强降雨“应急仗”。
科学指挥 拧紧防御全链条
这是一场与疾风骤雨竞速的较量。
面对迅疾猛烈的雨情,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全力应对连续强降雨挑战。
这几天,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内灯火通明。伴随着电脑、手机里不时传出的“叮叮叮”消息提醒音,一道道指令迅速下达,一场紧张的防汛排涝硬仗全面打响。
9月10日晚、11日凌晨,市委书记杨小菁、市长张庆一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连续指挥调度,实时了解天气演变动态、河道水库水位、城市易涝积水点防范、地质灾害风险应对等情况;9月16日,再次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调度,与有关部门预判雨情水情变化趋势,部署研究应对工作;9月11日、16日,前往中心城区关键部位、积水严重地段实地检查,深入一线督导检查防汛工作,多次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抓实抓细各项措施,科学有力防范应对,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雨情瞬息万变,应对刻不容缓。强降雨期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内,随着监控屏幕上气象动态、雨情、水情、汛情的闪动变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会商研判、“第一时间”预警响应、“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切实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
9月10日19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市级防汛四级应急响应;9月11日4时5分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后,立即将防汛应急响应升级为二级,同时发布停工、停业、停运、停课公告,提醒市民非必要不外出;9月16日上午,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后,先后启动市级防汛四级、二级应急响应,并通过“许昌发布”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引导市民群众非必要不外出,全力做好暴雨应对工作。
同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还实时下发《关于做好本轮降雨过程防范应对的通知》《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等指令,周密安排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以“万全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合力攻坚 织密生命防护网
雨情就是号角,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应对极端天气,科学决策后,需要的是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携手发力,将应对之策落实落细。
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下,我市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强化力量配备,抓好工作落实,确保“雨停路干”——
气象部门发挥气象预警“桥头堡”作用,滚动发布天气快报,开展递进式预报预警。
应急部门强化灾情报送,组织专班核查灾情,完善抢险救援协同体系,备足备齐防汛物资,救援队伍24小时严阵以待。
水利部门加强调度,强化水库、中小河流、湖泊的巡查防守,预防险情发生;紧盯城市主干道、易涝区,备足抢险人员、应急抽排设备,及时抢排。
公安机关全力做好桥梁涵洞等易积水点值守,全面加强学校周边等区域交通秩序疏导。
中心城区环卫部门共出动保洁员4000余人次,清理雨水箅子上的落叶杂物、推扫积水。
城管部门全面排查易积水点、户外广告牌匾等重点区域隐患,配合交警部门全力投入辖区立交桥涵洞值班值守工作。
住建部门紧盯建设施工深基坑、施工现场易积水点和自建房领域土坯房、老旧房、废弃农用房等老旧房屋,开展紧急排查。
自然资源部门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时转移危险地带群众。农业部门派出技术指导组,减少农业灾害损失……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各县(市、区)切实落实属地责任,闻“汛”而动,织密网络,确保力量下沉到位、措施细化到底、责任落实到人——
襄城县建立“县、乡、村、组”四级联动机制,各级干部累计下沉一线2000余人次,确保责任传导至“最后一公里”。
建安区对重点区域实施现场调度,在水库、防洪河道、中型水闸等处安排专人巡坝查险、清理河道障碍、设置警戒线,保障行洪与排水畅通。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东城区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带领应急、水利、公安、城管、住建等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不断压实防汛责任链条。
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多支防汛应急小分队,针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开展“一对一”上门帮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干群齐心 筑牢防汛安全堤
一场雨,考验一座城,也温暖一座城。
暴雨之下,总有一群人,选择坚定守护。他们逆流而上、冲锋在前,用责任与担当给足人民群众安全感。
9月11日6时27分,许昌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紧急报警:一辆载有临产孕妇的救护车在前往医院途中,因道路积水过深导致熄火,被困水中。接到报警后,辖区景福路消防站立即组织救援力量赶往现场。
消防救援人员到达后发现,车上的孕妇情绪紧张。当时雨还在下,水位不断上涨。消防救援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孕妇从救护车上转移到消防车上,在赶赴医院途中安抚孕妇情绪,同时与医院保持着密切联系。最终,消防车顺利将孕妇护送至医院。
“你们就是我们家的恩人!由于送医院及时,目前我爱人已经顺利生产,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孕妇丈夫于先生激动地对消防救援人员说。
暴雨中,让人民群众安心的,不仅有“消防橙”,还有“交警黄”“城管蓝”“志愿红”。
“别害怕,我来推你一把!”中心城区积水路段,许昌交警用自己的身体当作“水位线”,让驾驶员有“参照物”,避免驶入水中熄火,成为暴风雨中一抹亮丽的“柠檬黄”。
“叔,前面过不去了,等水退了咱再过吧。”大雨中,城管队员一次次挥臂“阻拦”、一句句暖心提醒,让雨中出行的群众倍感安心暖心。
骤雨初歇,环卫工人、志愿者队伍争分夺秒,开展城区道路、村落社区清淤清扫、小区排涝作业,保障群众安全出行,让城市洁净如新,赢得外来游客、本地群众对“许昌效率”“许昌环境”的一致称赞。
“这次雨虽然下得大,但是在各方的努力下,积水很快就下去了,我们恢复了营业。环卫工人和城管队员的坚守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在学府街经营餐饮的李先生说。
“我们是来许昌逛胖东来的,眼看这么大的雨去不成了,没想到‘许昌速度’这么快,雨刚停一会儿,城市主干道上的积水差不多都退了,为我们出行提供了方便。”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游客王女士说。
据了解,本次强降雨期间,全市共预置32支重点防汛应急队伍3100余人、基层乡村应急救援队伍2618支39000余人、强化全时备勤值班,随时执行抢险救援任务。我市还对中心城区69个易积涝点和11处立交隧道,落实水利、公安、城管、街道责任人,24小时值班盯守,做好交通管控、积水抽排和阻水垃圾清理工作,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党员干部当好了群众的主心骨,群众选择与他们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此次“风雨大考”中,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书写了一份“人民至上”的生动答卷。
一座城,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我们坚信:暴雨之后的许昌,一定会迎来更加壮丽的日出!
编辑:毛志刚 杜鹏勃 校对:张 良
责编:肖 涛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