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理念20周年。二十载斗转星移,许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交出了一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答卷。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提出“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要求,为我们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本报今日起推出《追青逐绿看一线》专栏,组织记者深入一线,通过小切口展示、故事化呈现,讲述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的创新实践,呈现许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崭新面貌与壮阔图景。敬请关注。
“一边用水冲,一边用力扫,才能彻底清除淤泥,实现路见本色。”
“不光要把淤泥冲刷干净,雨水箅子等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咱也不能放过。”
“大家都加把劲,尽量早高峰前清扫干净,让市民上班畅通无阻……”
9月17日一大早,在市区魏文路、许都路、建安大道等路段,身着橙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早已忙碌在工作岗位。他们手持铁锹、水管、扫帚,对雨后的城市道路进行“深度清洁”,守卫城市洁净底色。
16日,我市降中到大雨,中心城区部分路段出现淤泥堆积,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雨停后,市城市管理局迅速行动,统筹中心城区环卫部门全面开展雨后道路清淤工作,及时清除淤泥与杂物,消除道路安全隐患。
在易积水点位,环卫工人分工明确,动作利落。一组人弯腰作业,奋力推扫路面积水;另一组人则迅速清理雨水箅子表面和排水口周边的落叶、垃圾等杂物,有效保障了排水通畅。
清淤现场,环卫工人分组协作,手持铁锹、扫帚等工具,不断弯腰、铲泥、清扫,重复着繁重而机械的动作,逐一清理路面散落淤泥和残枝落叶。同时,环卫部门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优势,根据路面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冲洗+洗扫”组合模式,实施两车、三车以及多车联合作业,对淤积点、快慢车道、公交站点等区域开展全方位冲洗,对道路边缘、人行道步砖等部位辅以人工精细冲刷,确保雨后清淤行动全方位、无死角推进。
此外,各区环卫部门还增加对重点区域和主要道路的垃圾巡回清运频次,全面清洗、擦拭沿街垃圾桶及工具大箱等环卫设施,保障雨后市容环境整洁和市民出行畅通。
截至17日17时,中心城区累计出动环卫工人4000余名、机械作业车辆267台次,清理垃圾约7.9吨,冲刷道路179条,“第一时间”让道路恢复本色,有效保障了市民出行安全。
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持续巩固道路清洁成效,动态优化清扫作业模式,合理调配车辆与人员,进一步加大道路保洁作业力度,努力为市民营造干净整洁、安全通畅的出行环境。
编辑:刘 磊 杜鹏勃 校对:孙 辉
责编:毛志刚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