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石冠兵 李新 胡晨 武芳 张辉 付家宝)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9月18日10时,尖锐的防空警报声响彻许昌上空,汽车鸣笛示警,行人驻足肃立。防空警报试鸣活动在全市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凝聚力量、砥砺前行,进一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在9月18日这个承载着历史伤痛与民族记忆的日子,警报声在空中回荡,犹如历史的警钟,敲响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头。”襄城县国防动员办公室主任赵淼说,“国防动员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国家战时需求、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使命。我们将时刻保持高度警醒,深化国防动员宣传,推动国防动员、人防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一步提升全民国防意识;着力构建现代化国防动员体系,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和专业队伍整组训练,提升应急应战能力,推进国防动员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创新工作方式,整合资源力量,切实将活动激发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筑牢城市安全屏障的实际行动,履行好新时代国防动员的使命任务。”
“当警报拉响,我们更应该提醒自己,硝烟虽已散尽,历史不容忘却。九一八事变是中华儿女都要铭记的历史,我们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师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融入思政课中。”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团总支书牛思雨说,“如今,我们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进道路上既有科技突破、发展机遇,也面临技术封锁、风险挑战。青年一代作为民族复兴的生力军,要在传承中继承先辈的斗争精神,在实践中增强斗争本领,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挑战面前不低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留下坚实的青春足迹。”
防空警报拉响时,许昌烈士陵园“00后”讲解员董帅鹏正站在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前。“声声警报如历史回声在耳边激荡,更在我们这代人心中重敲。”董帅鹏说,“近年来,我们陵园紧扣‘褒扬先烈、教育后人、服务社会’宗旨,以‘线上线下融合、多形式覆盖’等策略活化红色资源,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于我而言,每次讲解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更是践行基地红色传播使命。从未经历硝烟的我们,重温烈士过往时,敬意便化作力量——安宁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生命的馈赠。今后,我将围绕褒烈育人中心工作,用‘00后’的方式解读历史,把英雄故事‘讲’到大家心坎里,以年轻传承者姿态助力凝聚共识,为许昌发展注入青春红色动力,让英烈精神薪火相传。”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九一八’不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一道深深嵌入民族灵魂的伤痕,需要我们永远铭记、时刻警醒,需要我们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魏都区国防教育宣讲团副团长张飙说,魏都区国防教育宣讲团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主题宣讲40场,组织军营开放日活动8次,协助培训全市国防教育课老师200余人次,覆盖干部群众及师生近2万人。“我们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活形式,健全长效常态机制,深化全域覆盖,强化数字赋能,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融入城市血脉,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魏都儿女的共同追求,为强国梦、强军梦贡献更多力量。”张飙说。
防空警报声划破长空,许昌市第一中学七(6)班师生全体起立低头默哀。“老师告诉我们,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刻骨铭心的痛。这一天,日本军队突然袭击中国东北,揭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让中华大地陷入了长达14年的黑暗与苦难。最终,先辈们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把侵略者赶出了国门。”该班学生林泽锴说,老师的讲述让他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久久回荡的警报声警示着同学们勿忘历史、居安思危。“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要铭记历史、发奋图强,珍惜当下美好生活,努力刻苦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努力。”林泽锴说。
编辑:杨 仪 杜鹏勃 校对:樊迎喜
责编:肖 涛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