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小村安赫寺,千年壁画谁人知?

2025-10-21 09:01:56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黄增瑞

我要分享:

摘要:

图片.png

  若隐若现的安赫寺壁画。


图片.png

  《襄城县志》中有关安赫寺的记载。

图片.png

  安赫寺内的蛟龙碑碑首。

在甘肃省敦煌壁画享誉世界的今天,襄城县范湖乡的一个普通村庄,却承载着约千年历史的壁画,悄然隐匿于乡野之间。10月中旬,在热心人的带领下,记者驱车来到襄城县范湖乡秦寺村,探访这座名为“安赫寺”的千年古刹,试图揭开其尘封的历史,记录其在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的现状。

【古寺沧桑】

从安赫村到秦寺村的变迁

安赫寺坐北朝南,西临秦寺村党群服务中心,东临村小学,目前只剩三间瓦房,房前立有一通蛟龙碑碑首和10余年前新立的一通功德碑,东墙下还放有几块小石碑。

今年78岁的秦焕兴当过17年小学民办教师,对村史和安赫寺的了解相对多一些,平时由他“掌管着”寺门钥匙。

秦焕兴介绍,根据《秦氏家谱》记载,秦氏先祖在500年前的明朝移民中,从山西迁至河南,他们把家安在平顶山郏县的长桥。根据政府规定,兄弟多的迁移户要分开居住。为此,秦家老六带领家人来到了襄城县范湖落户。

在此之前,此地因为有安赫寺所以叫“安赫村”,后来随着秦氏人丁兴旺,村庄逐渐更名为“秦寺村”。

“关于安赫寺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秦焕兴说,相传,寺庙原位于西边两公里外的安赫村。某日清晨,村民看到家中牛马等牲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疲惫不堪。正疑惑间,有人发现整座安赫寺已被这些牲口搬迁至现址。这个传说虽被村民视为迷信,却为古寺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也反映了其在当地民众精神世界中的独特地位。

至于寺庙的确切始建年代,已难以精确考证。秦焕兴提及,村内教师曾在安赫寺(原村小校)发现记载寺庙始建于晋代的石碑,后来此关键物证不幸丢失。就此,襄城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原副主任窦永革则从明代《襄城县志》中找到了“安赫寺,在论城”的记载,证实其至少在宋元时期已经存在,并将“论城”与当地曹操练兵台、论台等历史遗迹相关联,进一步丰富了该地的历史文脉。

据安赫寺功德碑记载,安赫寺为千年古刹,1964年前规模尚存,有前门、二门、大佛殿、东西厢房及钟楼和鼓楼,历代碑刻数十通,后多毁于战乱与岁月侵蚀。

【隐约壁画】

清朝临摹背后的文化密码

如今,安赫寺仅存一座三间瓦房,屋顶虽然损毁严重,仍可见上面的五脊六兽等精美雕刻。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残存于屋内墙面上的壁画。

据秦焕兴描述,“文革”之前,屋内墙面满是精美壁画,内容涉及人物、故事等。然而,在那个特殊年代,或许是为了掩盖或保护,这些壁画被村民用白灰涂抹遮挡。如今,仅剩不到一平方米的区域隐约可见当初的样貌。

这幅残存壁画,也成为了解安赫寺历史与艺术价值的关键碎片。前几年,襄城县文广旅局领导曾带领省里的文物专家前来考察。据专家初步判断,现存可见的壁画笔触与风格,应属于清朝初期的再次临摹之作。

专家根据房屋底座的红石地基和蓝砖材质推断,寺庙建筑本身的历史可能更为悠久,或可达800年左右。秦焕兴对此表示认同:“历史上,安赫寺曾经过多次维修,其有800年历史,我们没有质疑。”

襄城县梓轩画像博物馆馆长崔干军说,这寥寥方寸的壁画,虽是清初遗笔,却承袭的或许是更早年代的艺术风格与宗教叙事。

该壁画如同一个文化“密码”,沉默地讲述着不同时期工匠对前代艺术的尊崇、模仿与再创造,是研究当地民间绘画技艺、宗教信仰乃至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它的幸存是偶然,也更凸显了对其进行科学保护与研究的紧迫性。

【守护之困】

期待进一步发掘或更好地保护

安赫寺,从晋代的传说、明代的志书记载,到清代的壁画临摹,再到今日秦寺村的默默守候,它如同一部刻在砖石与灰壁上的史书,记录着中原地区民间信仰与艺术流变的点点滴滴。这片仅存的壁画,虽不及敦煌等地的壁画辉煌壮丽,却是属于本土的、不可再生的文化基因。

一切事物会慢慢流逝,但时间却是永恒的。在这里,人们或许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感受一眼千年的厚重,见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探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相较于其它地方发现的壁画所产生的关注度,安赫寺的壁画偶尔会被年龄大的村民提及。

如今,安赫寺的房屋因为漏水被群众盖上了石棉瓦,没有被白灰粉刷的外墙,蓝砖与红石已经风化严重、斑驳不堪,似乎诉说着它历经的沧桑。

秦焕兴的呼吁也代表了基层民众的心声:“秦寺村不大,却有数百年历史的市级非遗‘狮子爬天桥’技艺,舞狮爬天桥之前,大家都会到安赫寺祭祀,希望其能保护舞者的安全。”

如今,这座千年古刹还留有少许可见的壁画,但知道的人越来越少,村民希望文化和旅游部门能加大保护力度,别让古寺慢慢损毁。

“被白灰涂抹掩盖的壁画能不能再还原?”“原始壁画如果有千年历史,能不能进一步研究?”“文化管理部门能不能为安赫寺挂上文物保护标识牌?”采访中,有人这样问记者。

襄城县梓轩画像博物馆馆长崔干军认为,历史上,襄城县就拥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保护安赫寺,不仅是在守护一段村史,更是守护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不可或缺的一环。期待社会各界的目光能更多投向“身边的敦煌”,让千年文明印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得以传承不息。


编辑:李炎 刘靖雯     校对:赵欣

责编:王婵             终审:杨红卫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