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10:55:10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张铮
我要分享:

襄城县湛北镇山前杨庄村宣传孝道的文化墙。
核心提示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又称重九节、登高节等,节期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这天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内涵。
“重阳节有何习俗?”“为什么把老年节定在重阳节?”当下,感恩敬老已成为重阳节的重要主题。随着重阳节的到来,让我们一起了解重阳节的“那些事儿”。
重阳溯源
“双九”寓意健康长寿
10月26日,随着重阳节的即将到来,市区不少市区、爱心企业组织了敬老、爱老活动,让老人在欢声笑语欢度节日。不少老人也走出家门,享受秋日的阳光。
那么,九月初九为什么被定为重阳节呢?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山岳崇拜与丰收祭仪,在先秦已初见端倪,于西汉逐渐普及,至唐宋达到鼎盛,最终绵延千年,成为全民性节日。
“重阳”之名来源于《易经》。《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其时已有在农作物丰收时祭祀的活动。《西京杂记》中记载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另一种说法是,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九月隐退。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人们在这个时节举行祭祀仪式,为之送行。
对应着“大火”的出与没,古人将重阳节与上巳节或寒食节、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秋与春的大节。
古人认为“九九”与“久久”谐音,寓意着长寿安康、万事绵长,加之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此时举行庆典既有感恩自然的意味,也暗含对生命延续的期盼。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从最初的祭祀祈福,到后来融入诗词文化与伦理观念,重阳节的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丰富,成为兼具自然崇拜与人文关怀的重要节日。
风俗图鉴
藏在时光里的仪式感
“大家历来有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习俗,天气好的话,我们几个老伙计打算到襄城首山转转。”10月26日,市民王军力告诉记者。
对忙碌的农家来说,这个时节也是“晒秋”的好日子。秋季是丰收的时节,而“晒秋”的出现,也蕴含着农家喜迎丰收的愉悦心情。
此外,禹州市鸠山镇的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也景色优美。这里层林尽染,吸引众多游客前来登高观景。
许昌可以登高赏秋的还有紫云山。紫云山位于许昌市东北部,是许昌的著名风景区。登高远眺,山下的
田野和远处的城市尽收眼底。
“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说到秋日的代表性植物,自然无法忽视菊花。赏菊赋诗、咏菊饮酒……在中国古代的观念中,菊花象征长寿,又被文人们当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前几天,孩子带我到开封看菊展。菊花的奇美俊秀与瑰丽多姿在多种场景中得以集中展现。”市民孙会芳提起赏菊之旅,称这是收到的最好的重阳节礼物。
穿越千年,重阳节的诸多习俗被完好传承,成为刻在国人记忆里的“秋日仪式感”,这些习俗在历代诗词中也留下了生动印记。
如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中描绘的“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尽显秋日登高的闲逸豪情。如今,人们登高不再只为祈福,更成了亲近自然、舒展身心的方式,于山巅之上饱览“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景。
又如晋代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更让菊与酒的组合成为文人雅士的重阳节标配。而岑参在《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中写的“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则描绘了重阳节登高、饮菊酒的传统场景。
时代新义
从“祈福节”到“老年节”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中国老人节”,让重阳节的敬老内涵有了法律与制度的支撑。
如今,每逢重阳节,各地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敬老活动:社区里的义诊义剪、养老院中的文艺演出、家庭里的团圆家宴,还有晚辈为长辈准备的贴心礼物,都让“敬老”从传统美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我市多个乡村、社区借助重阳节,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孝道文化活动,赋予重阳节鲜明的时代特征,让重阳节真正成为富有文化内涵的尊老、敬老、爱老节,形成了“邻里互助、团结友爱、明礼诚信”的文明乡风和“孝亲敬老、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近年来,为解决老人特别是空巢、独居、高龄老人的一日三餐问题,我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推进老年助餐工作,探索“许昌市老年助餐经验”,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助餐服务“大礼包”。
我市还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和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服务,整合家政、物业、餐饮、医疗等资源,形成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作用,为老人提供“一站式”服务,满足老人家庭和个人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正如刘禹锡所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重阳节提醒着我们:敬老不仅是节日里的仪式,更是融入日常的温情。
编辑:李翊飒 杜鹏勃 校对:常 烨
责编:李 炎 终审:黄双燕
附件: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