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千年中药线香“燃”起来

2025-11-04 09:08:04  来源: 许昌晨报  作者: 黄增瑞

我要分享:

摘要:

孔焯玟在工作室制作线香。

孔焯玟以关公形象创作的IP文创产品。

图片.png

孔焯玟制成的香品在燃烧时烟气显著减小。

核心提示

中国传统香文化,如一条潺潺流淌的历史长河,穿越千年时空,自远古时代起,便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今年9月底,鹤壁市举办第十二届中原文博会,由建安区非遗中药线香技艺传承人、“00后”孔焯玟带去的可佩戴养生梳、特色三国IP文玩等产品,颠覆了人们对传统中药香道的刻板印象。

那么,孔焯玟是如何与中药线香技艺结下不解之缘的呢?她所研发的产品将如何承载许昌地域文化的基因?11月2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了孔焯玟位于市区阳光大道的工作室。

做一颗传承与创新的“种子”

线香,这一历史悠久的香薰制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起源可追溯至古代。那时,人们已开始使用线香寻求宁静与灵感。特别是《本草纲目·草部·线香》中明确指出:“今人合香之法甚多,惟线香可以入疮科用。”这一记载,有力地证明了线香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且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线香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孔焯玟是一位面容清秀、眼神笃定的年轻女孩儿,也是建安区非遗中药线香技艺传承人。她的工作室药香氤氲,老旧的展柜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线香、香囊、文创把件。

孔焯玟的父亲孔建合从事医用辅料行业,家庭氛围早已埋下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小时候,我们家里就用香,它散发的那种自然的香味让我难忘。”孔焯玟说,这种耳濡目染,是她对香气最初的记忆。

前几年,孔焯玟在美国完成了四年本科教育,学的是医疗工程,研究方向是细胞组织再生,属于前沿的健康保健领域。系统的西方科学与深厚的家学底蕴,在她的身上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当孔焯玟决心跟随老师学习线香技艺时,便展现出了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认识数百种制香药材开始,到如何炮制药材,再到独特的精妙配比、香泥的调制诀窍,乃至遵循古法在不同时辰调制不同功效的香品,她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与实践。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在掌握了这些技艺后,孔焯玟开始了她的创新之路。

为了解决传统线香烟气较大问题,她创新性地采用了“隔空发酵法”。这种方法通过对香材进行特殊处理,使得制成的香品在燃烧时烟气显著减少,香气更加醇厚、柔和,尤其适合年轻群体在居室中使用。

研发具有实际调理功效的香品

为了保证香的品质,孔焯玟对原料的选择近乎苛刻。他们制香使用的药材大部分采购自禹州中药市场,部分则选自胖东来药店。

“虽然成本高了,但品质有保证。”孔焯玟说,像檀香这类顶级香材,她则不惜成本从原产地进口,以确保制成的每一缕香,都能香气纯净、持久留芳。

线香制作是一门极度依赖经验与耐心的手艺。孔焯玟传承的这套技艺,需要历经备料、和料、成型、晾晒、包装、窖藏等十八道手工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环环相扣,对手法要求极高。

“各种香料的药性相互激发、制约,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对手法要求极高。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感悟,机器无法替代。”孔焯玟说完,随手拿起一块香泥,演示揉捏的力道与技巧。她传承的这套线香制作技艺,反映了古代香文化的发展脉络,其工艺流程本身,就是数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目前,我们主要聚焦功效性研发,比如助睡眠。”孔焯玟说,作为“00后”,她敏锐捕捉到当代都市人,特别是年轻人面临的工作压力、焦虑情绪和睡眠问题。因此,她致力于研发具有实际调理功效的香品,让古老的药香真正服务于现代人的健康生活。

为千年药香技艺注入青春活力

许昌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孔焯玟巧妙地将这一地域文化基因注入产品研发。她以关公形象、许昌文峰塔等为原型创作的IP文创产品格外引人注目。

“像这个关公像,从创意构思、文献考据,到3D建模、开模制作,其间需要反复调整。产品雏形出来后,还要经过精细打磨、抛光等环节,非常烦琐。”孔焯玟说,这些作品既是实用香具、文玩,也是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艺术摆件,其赋予了传统线香深厚的内涵。

孔焯玟做的手串等饰品,佩戴在身上不仅美观,还能起到安神作用。像中药香梳、刮痧板等,也在实用功能之外,增加了健康养生的附加值。

为让更多人了解、体验香文化,孔焯玟经常举办沙龙体验活动,教大家辨识药材、制作简单的香品。在她看来,非遗不应是博物馆里冰冷的展品,而是可感知、可参与、可融入的“活”艺术。

对此,建安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张丽华说,孔焯玟的探索是Z世代赋能非遗传承的缩影。她以青春视角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既守护了文化根脉,又回应了时代需求,为非遗“活起来”“潮起来”注入了强劲的力量,彰显了年轻一代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

接下来,孔焯玟的团队计划与许昌市博物馆等馆合作,以馆藏文物为研发对象,让沉睡在展柜中的历史文物,通过药香的艺术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编辑:李炎  刘靖雯       校对:赵欣

责编:王婵               终审:刘力华


附件:

推荐阅读

数字报

许昌日报客户端(Android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客户端(iPhone版)

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扫描

许昌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地址:许昌市龙兴路报业大厦 邮编:461000 豫ICP备:0501057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180241 业务电话:0374-4399669 值班电话:0374-4399669 邮箱:cn.21x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