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革命烽火,从这里燃遍中原

——探访河南军区机关旧址

摘要:

河南军区司令员王树声曾在楚氏祠堂这间屋子居住。


【核心提示】

1944年4月,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国民党在河南的40万大军一触即溃、丢城弃地,37天连失38座城市。为收复国土,当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向河南进军的命令;9月,皮定均和徐子荣率“豫西抗日先遣支队”飞渡黄河,挺进豫西;10月,为了统一领导豫西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和河南人民抗日军,深入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


“嘀嘀、嗒嗒……”一阵急促的电报声,从一间破旧的窑洞里发出。谁能想到,就是这间窑洞发出的声音,曾指挥着千军万马抗击日寇,使豫西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这间窑洞,就在禹州市鸠山镇楚黄庄村。这里是河南军区机关旧址。

记者驱车驶出禹州市区,沿着山路向西北行驶约40公里,便到了楚黄庄村,一个位于箕山腹地的小山村。这个小山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豫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区域之一。

“这是当年的河南军区司令部,王树声司令员就在这儿办公。”2月22日,在鸠山镇宣传干事王光远的引导下,记者一行来到河南军区机关旧址。

为什么这个小山村会是当时河南军区司令部所在地?这里又曾经发生过什么? 让我们一起揭开尘封的历史,穿越回那段激荡的岁月。

【旧址由来】

挺进河南,建豫西抗日根据地

1944年春,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几十万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致使河南大片土地在很短的时间内沦陷。

中共中央认为在此形势下,如果八路军、新四军和河南抗日民众能收复、控制河南,不仅可以阻止侵华日军西进,保卫大西北战略后方,而且可以连通陕北和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为日后中原战略反攻创造有利条件。

1944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向河南进军的命令;8月,正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抗日的皮定均奉命组建“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于9月挺进豫西。

194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的部署;同时,决定建立河南区党委、军区和组建河南人民抗日军。豫西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是:深入敌后,以嵩山为依托,在郑州、洛阳、许昌“三点”,平汉线和陇海线“两线”之间,深入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建立敌后根据地,牵制“三点”“两线”的敌人西进,保卫大西北,连通陕北和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

1944年11月初,王树声等又率领一部分八路军战士从延安南下,于1945年2月到达嵩山抗日根据地,与皮定均领导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胜利会师。

1945年4月,已担任河南军区司令员的王树声率部发动禹西战役,攻克重镇神垕等敌伪据点10余处,击溃伪军1000余人,毙、伤、俘170余人,解放9万余人口。随后,河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方医院等军区机关相继迁至鸠山楚黄庄村、官寺村一带。

“在全国革命遗址普查的时候,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走访群众,确定鸠山镇楚黄庄村就是曾经河南军区机关的所在地,当时的河南军区司令部就在这里,王树声司令员驻扎于此。”禹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宏说。

这是一个狭长的院落,为清代建筑,坐南朝北,二进四合院式。门口“军属光荣”的金属牌,因为时间太长已经发白,失去了以往的光辉。门口的石墙满是历史的斑驳。走进院落,前部为6间砖、土、瓦混合结构的平房,后部为4间窑洞和2间平房。

“王树声司令员是个大高个,壮实的很。八路军对待老百姓好得很,到农户家里先扫地,再挑水,水缸挑的满满的。士兵们吃的是大锅菜,要是哪天吃肉了,晚上就该出发打仗了。”在楚正泰故居的院子里,今年88岁的楚全忠老人说,“两个院是相通的,王树声住在祠堂那个院里,想要进去见到王树声,需要经过大门、二门和屋门三道哨岗。后院的窑洞里,藏的就是发报机。小时候不懂,就知道里面经常传来滴滴答答的声音。”

那时,楚全忠老人只有十几岁,经常和玩伴跑到河南军区司令部玩耍。王树声司令员看到他们时,还会把自己的饭分给他们吃。

【激荡岁月】

打游击战,遏制日军继续进犯

王宏介绍,河南人民抗日军先后共有6个支队组成。这6个支队在上级统一部署下,分别活动于指定区城内。以皮定均为司令员的第一支队,往登封一带发展;以张才千为司令员的第四支队从进入豫西到抗战胜利后撤出豫西其间主要活动于禹县一带。

“禹州的鸠山、方山、浅井一带山多林密,群众富有革命斗争精神,对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极为有利。而且这个位置位于临汝、登封、许昌三地交接处,地理位置优越。背靠大山,可攻可守可退。对于我军开展敌后游击战,非常有利。”王宏说。

河南军区司令员王树声等我军高级将领在此建立地方政权,发展人民地方武装,指挥作战,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庄之战:1945年2月,张才千率领的河南人民抗日军到达豫西后,与先期到达豫西的第一支队的活动密切配合。一、四两个支队遂决定打击驻守在禹县唐庄一带的师易达率领的别动军。如将其歼灭,一方面可扫除开辟密禹新地区的障碍,同时又可震慑周围的小股土顽。此一战,击毙、伤、俘敌1400余名,缴获电台两部,战马数匹,粮食数万斤,冲锋枪七八十支,轻机枪十二挺,短枪四五十支。当地群众议论“不可一世的别动军,今天被八路军打得落花流水。”我军声威大振。

新庄寨之战:新庄寨位于禹县城与大五镇之间,伪军300余人驻守寨内,该部与师易达部及驻禹日军均有联系。1945年2月中旬,河南人民抗日军第四支队十团和十二团,在张才千的率领下,与皮定均率领的一支队三十五团和三团,共同夹击新庄寨之守敌。此次战斗歼敌300余人,其所配属的武器装备均为我军缴获,河南人民抗日军无一伤亡。

解放人民,就要让人民拥有可以赖以生存的土地。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领导豫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倒地运动”(群众赎回灾荒年间贱价出卖的土地)。抗日烈火很快燃遍禹西、禹北广大地区。

作为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豫西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6个专区、26个县的红色政权。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正规部队已发展到3万人,地方独立团武装发展到8000余人,民兵武装发展到7000余人。使豫西抗日根据地控制了北临黄河、西接潼关、东连平汉路、南靠伏牛山 2 万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彪炳史册。位于楚黄庄村的河南军区机关旧址,也入选《河南省革命遗址通览》。

【传承基因】

保护遗址,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楚黄庄村党支部书记楚大伟告诉记者,楚黄庄村楚氏家祠和楚正泰故居就是河南军区机关旧址的一部分,是革命先烈留给楚黄庄的一笔宝贵遗产!

如今,70多年过去了,楚黄庄人没有忘记当年的“荣光”,对革命遗迹保护有加。几年前村里就曾出资对老宅进行修缮,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保持院落的古朴风貌。

楚大伟介绍,如今,该村“两委”一方面加大对革命遗迹的保护力度,对其进行修缮;另一方面,积极协调仍在革命遗迹内居住的村民搬迁,对革命遗迹进行更深层次的保护。

在这个只有352户人家的小山村,有着厚重的红色底蕴,在当地群众中,红色基因的传承绵延不绝。村里男女老幼,都能说上几句关于这里的抗战历史。

地处许昌西北角的楚黄庄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饱尝贫瘠之苦。如今,村里整修道路,安装路灯,建起文化广场,村容村貌大变样。

鸠山镇正在全力打造旅游名镇,楚黄庄村拥有较多的红色旅游资源,可借助鸠山镇发展旅游业的“东风”,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楚大伟说,目前村里正在对接一家设计院,对全村统一规划,统一打造。将来,楚黄庄村将围绕红色文化和古村落旅游两条主线规划发展。

“一个是依托河南军区机关旧址,修复革命遗址,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一个是打造采摘观光、绿色种植为主题的田园生态古村落。‘红’与‘绿’相得益彰的‘双色经济’,传承红色基因,将楚黄庄村的红色品牌擦得更亮。”楚大伟说。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