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鄢陵县的重度贫困残疾人托养中心,我们积极探索兜底扶贫新模式,开展重度贫困残疾人集中托养工作,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贡献了微薄之力。这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没想到党和人民给予我们这么大的荣誉,授予我们‘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2月25日上午,和鄢陵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以下简称托养中心)医护人员一起认真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之后,该中心负责人晋雪正激动地告诉记者。
如今,在位于鄢陵县城梅里路的托养中心,幸福地生活着300多名重度贫困残疾人。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重度贫困残疾人不仅可以享受到专人照料的生活服务和优质的医疗服务等,还能在进行日常康复训练的同时,看戏曲、做手工、玩游戏。异常丰富多彩的集中托养生活,每天都给托养中心带来欢声笑语。
小康路上如何不落一人?鄢陵县把普惠养老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依托许昌市怡康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完善的基础设施及鄢陵县中心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本着“托养一个人、解脱一群人、脱贫一家人”的原则,瞄准农村地区的分散供养特困户、重度贫困残疾人等,多方整合资源和统筹特困供养金、低保金等政策性资金,于2019年5月成立了托养中心,对全县所有重度贫困残疾人实行集中托养,对贫困精神残疾人实行特殊医疗托养,为他们提供长期照料、医疗康复、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服务,探索形成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兜底扶贫鄢陵模式。
当日上午,在宽敞明亮的托养中心康复训练大厅,记者见到了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赵现波。60多岁的赵现波智力二级残疾,之前腿脚不灵便,生活基本不能自理。2020年4月,赵现波入住托养中心。随后,该中心精神科医师对其进行了全面病情分析及详细评估,制定了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医疗救治和精心护理,目前,其病情得到很大缓解,不仅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还可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
“恢复得不错,右手都能灵活活动了,在这儿的日子很幸福!”说起在托养中心的幸福生活,赵现波缓缓抬起右手,竖起了大拇指。
赵现波在托养中心的幸福生活,是该县300多名重度贫困残疾人集中托养生活的真实写照。
晋雪正介绍,为满足不同层次入住人员的需求,他们根据入住人员的残疾类别、护理级别及性别进行分层、分区管理,对入住的贫困精神残疾人进行单独区域隔离、男女分区管理,针对不同护理级别进行分层管理,以确保其得到相应的护理照护。尤其对传染病患者、残疾儿童等,该中心量身定做不同的护理方案及教育措施,通过药物控制、分区隔离居住、餐饮分食、单独消毒等一系列人性化措施,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生活信心。
“我们对入住的重度贫困残疾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根据其身体状况进行医养护理分级,为其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及优质的24小时生活娱乐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确保每名入住人员按等级享受到相应的护理服务。”晋雪正说,以服药为例,护理人员必须做到“发药到手、看服到口、不吃不走”,专业、精准服务每名入住人员,真正让他们开心来、安心住。
据托养中心主管医生吴跃乐介绍,过去,多数在农村地区生活的重度贫困残疾人,由于护理不到位、不专业,不同程度患有褥疮,严重损害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他们入住托养中心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和专业护理,褥疮先后得到治愈,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近两年来,托养中心累计接收重度贫困残疾人402名,其中贫困精神残疾人53名,目前已有20名通过治疗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托养一个人,增收一家人。如今,托养中心不仅解决了重度贫困残疾人集中托养问题,“解放”了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劳动力1000多人,还给400多个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找到了脱贫增收好路子。托养中心优先聘用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劳动力到护理岗位就业,保洁、后勤、厨师等岗位也优先聘用,切实帮助他们实现持续增收,达到“入住人员满意、入住人员家庭满意、社会满意、党委政府满意、企业满意”的“五满意”理想效果。
“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一称号,我们很自豪、很激动,也深感重任在肩、任重道远。”晋雪正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探索创新兜底扶贫模式,不断健全功能完善、覆盖城乡、惠及百姓的城乡医养服务体系,努力做好医养结合和集中托养两篇文章,真正让每一名重度贫困残疾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责任编辑: 连甲
附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