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汲取奋进力量 善学善用善作善为

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林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振奋人心,学后为之心潮澎湃。“十年耕耘”硕果累累,“三件大事”彪炳史册,我们共同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十年路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以自然资源从业者的视角出发,追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十年伟大变革的表述,字里行间引发我脑海中一个个美好的瞬间。犹记得一个个事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落地许昌时干部职工的满腔喜悦;犹记得一棵棵果树走乡入村开花挂果时群众脸上的灿烂笑容;犹记得西部废弃矿山绿色植被生根发芽的生机勃勃;犹记得规划图纸上勾勒出的美好画面变成现实的满满成就感。正如总书记所讲:“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未来已来,作为9600多万名党员之一,我将带领许昌自然资源这支队伍,迅速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三个务必”,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奔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按照“两步走”战略部署,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

号角声声催奋进,奋楫扬帆正当时。作为自然资源的管理者,规划引领的践行人,助力城乡融合、共富共美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党的二十大吹响的号角声中,我们将躬身入局,履职尽责,进一解放思想,添油加力,为伟大事业贡献自然资源力量。要素保障换挡加速。紧抓全省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机遇,通过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体系和高效有序的产业用地市场化保障机制推行“标准地”出让闭环管理等8大课题攻坚,活跃土地市场,加快“大项目”落地,实现“拿地即开工”,破解发展瓶颈,推动城乡融合。规划编制精雕细琢。聚焦“出行难”“停车难”“积水点”“断头路”等群众关心的焦点、难点问题,科学谋划高质量、有温度、利长远的百城提质建设项目,着力解决“城市病”。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前瞻30年眼光优化布局,跳出现状看未来,争取为许昌长远发展留足空间。资源管护坚决有力。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粮食安全重大决策部署,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对破坏耕地资源、矿产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0容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扛的稳“两统一”的职责,才能对的起胸前佩戴的党员徽章,才能接的住“党的二十大”赋予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

计利天下怀大义,构筑命运共同体。“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个负责任的、有大局观的政党站在全人类高度实施的战略安排,旨在用中国一隅之策,传递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治理。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融入低碳规划理念和碳排放管控措施,优化国土空间治理,统筹自然资源管理,全方位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大资源优势增强生态碳汇能力。坚持从耕地保护、国土绿化、湿地建设、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切入,提升农业、林业等领域碳汇能力,保障城乡绿色低碳运行,持续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用最严格的资源管护措施提升生态成果。全面推行林长制,落实各级林长组织对辖区内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等具体责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森林资源“一张图”管理,加强征占用林地审批管理,坚决遏制林地非法流失。通过种种措施,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将这项惠及子孙万代的伟大事业抓细抓牢进行到底!

脚踏实地练内功,真抓实干启新程。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是需要练就斗争本领。善用“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敏锐,应变求变,把握机遇。紧紧抓住郑许一体化战略,从规划布局、项目保障、资源管理等多个维度融入全省发展大局,结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用好、用活各类政策,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疫情冲击等严峻挑战,持续稳定自然资源管理秩序。善用“哪壶不开烧哪壶”的胆识,较真碰硬,解决问题。凡是有利于经济稳定,凡是有利于人民群众,凡是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事项,解放思想朝前看,放开手脚大胆干,主动呼应企业诉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好存量土地盘活利用难题、历史遗留问题楼盘处置难题以及自然资源执法监管等难题。善用一根杆子插到底”的韧劲,穷尽手段,改革创新。继续深耕许昌自然资源改革“试验田”,吃透政策,制定政策,遵循“全国领先、全省领跑、首创探索、对标先进”原则,对标上海、浙江、广东等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工作推进早、成效显著地区的先进经验,补齐“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等制度空白,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去粗取精,融合创新,为全省打造“系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