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碗面,让老人吃出了幸福。
“今天中午吃啥?”
“这是刚炒好的肉丝臊子,还有地里新摘的霜打红薯叶。”
11月10日11时许,建安区陈曹乡前孙汪村的“幸福小院”厨房里热气蒸腾,帮厨大嫂陈杰云一边搅动着锅里的面条,一边笑着回答。面汤微微浓稠,泛着暖光。“老人家不爱吃清汤寡水的面,加点面糊,软和、暖胃。”她说。
“开饭啦——”
不过十来分钟,热腾腾的面条浇上臊子,被端到窗口。院里的老人们已排起长队,一个个接过满碗的面条,在方桌或水泥桌前坐下,吃得踏实而安静。
“大伯,味道咋样?”
“香!好吃!”83岁的胡学礼边吃边说。他和患脑梗的老伴儿一起来这儿吃饭。“以前我俩做饭,不是有馍没菜,就是有菜没馍,凑合一天是一天。现在一天三块钱,吃得既舒坦又省心。”
“年纪大了不是腰酸就是腿疼,现在饭有人做,还能和老伙计下象棋、打牌,你看我都胖了七八斤!”老人张铁军笑着说。旁边91岁的禄娇妮奶奶接话:“这饭不稀不稠,吃着可口!”一句话逗乐了一桌人。
前孙汪村党支部书记张强说,村里办“幸福小院”,缘于3年前一场大雪后的走访。当时,他看到患病的老人做饭时颤巍巍端不动锅,有的老人做一顿饭吃一天。“孩子们都在外打工,老人在家吃口热饭都难,看着让人心疼。”村委会上,建“幸福小院”的设想提出后,虽然也有人担心“老人来回走摔伤了咋办,吃坏肚子谁负责”,但最终还是决定先干起来。
村里一处荒废院落被清理出来,户主得知是为老人解决“做饭难、吃饭愁”问题,一口答应可以无偿使用。去年8月,“幸福小院”正式运行,每天供应早餐和午餐,汤面条、大米饭、烩菜、胡辣汤……每天的饭菜基本不重样。
“一顿饭一块五,一天只要三块钱。天天都有四五十位75岁以上的老人来这里吃饭。看到他们按时吃上能暖胃暖心的热乎饭,这比啥都强!”张强说。
编辑:孙学涛 杜鹏勃 校对:孙 辉
责编:杨 仪 终审:刘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