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社企”小店

社区“两委”干部刘琳展示“守望相助饺子坊”煮熟的饺子。

“我们一家三口都有病,平时琳琳会给我们送来免费的水饺、馄饨和鸡蛋,生活上给予了不少关心和帮助,真的很感谢她。”11月18日下午,在魏都区颍昌街道七里店社区居民刘凤云家,老人接过社区“两委”干部刘琳送来的东西,激动得眼眶泛红。

每月按照“惯例”走访困难家庭,为他们送饺子、馄饨和鸡蛋,源于七里店社区党支部牵头创办的“社企”小店项目——“守望相助饺子坊”。

当天,在“守望相助饺子坊”内,富有节奏的剁馅声“咚咚”响起,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棂,照得操作间里雾气氤氲。

“今天包啥馅的饺子啊?”

“莲菜大肉和韭菜鸡蛋馅!”

系着围裙的李芳芹露出笑眼,手里的菜刀起落不停。她身旁的孙婷婷正麻利地擀着饺子皮,面团在掌心飞转。“忙的时候要8个人在这儿干,平时我们两人在这儿守着。”李芳芹说。操作台上,萝卜大肉馅、莲菜大肉馅、韭菜鸡蛋馅排列整齐;冰柜里,馄饨、汤圆、面点琳琅满目。

“这个小店就像社区孕育的一颗种子,我们盼着它长成参天大树。”刘琳道出了创办饺子坊的初心。这处饺子坊由七里店社区提供场地,引入许昌市新联会、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等组织,围绕壮大集体经济的目标运营,既为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餐饮服务,又将收益反哺社区困难群体。

刘琳说,以往,做公益活动要四处“化缘”;如今,饺子坊有了自我“造血”功能。饺子坊的账目公开透明,平时接受社区“两委”的监督和管理。小小的饺子让爱心在这里传递,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守望相助饺子坊’是社会组织进社区的生动实践,也是发展集体经济的创新尝试。接下来,我们将以‘六社联动’为引擎,孵化更多惠民、利民项目。”

在魏都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常志伟看来,这间只有四五十平方米大的饺子坊,不仅让爱心在此汇聚,还成为连接邻里的温暖纽带。此外,它也聚焦社区闲置劳动力,为宝妈、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零通勤、低门槛”的就业岗位,让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大幅增强。“小小的饺子,包进去的不仅是馅料,还是邻里相守的温情。”

编辑:刘       杜鹏勃    校对:张文正

责编:毛志刚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