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火种,从这里播撒

——许昌第一个党支部“诞生记”

摘要:

当年的石固镇风云激荡,成了宣传革命思想、播撒革命火种的重要阵地。

开栏的话

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今日起,本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栏目,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故事,激励和动员全市上下面对困难敢于知难而进,用坚韧和执着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向着“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奋力进发。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2月19日,记者来到长葛市石固镇南寨东街村,一个挂着牌匾的院子映入眼帘,上书:石固南街龙王庙台小学。而在大门的右侧赫然悬挂着一块白底红字的牌子——中共豫陕区石固南寨支部委员会旧址。

走进大门,一个砖木结构的小院,大红色的木质门窗更添几分古朴大气。

殊不知,这个小小的院子,曾经见证了时代风云变幻——

在这里,一位27岁的青年,冒着杀头的危险,回到家乡许昌,组织创建了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豫陕区石固南寨支部委员会,在石固一带宣传革命思想,播撒革命火种。

是怎样的经历,让这个小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许昌第一个党支部成立背后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它的成立又有何历史意义?

【探访】

一座小楼,深藏一曲红歌

走进这个院子,每一个地方都能捕捉到古朴与沧桑。穿过大门向里走,两边重新修缮的小楼青砖青瓦,低矮沉静。

院子里,两棵还未发芽的紫丁香,已有40多年历史。

从1925年到1926年,这个小院子作为许昌第一个党支部的办公地,见证了那段光辉的红色革命历史。

小楼整体为砖木结构,坐东朝西,两层总面积约90平方米,二楼用横梁加木板铺设。楼内摆放着两个柜子及一桌一椅,真实还原了中共石固南寨支部活动和秘密联络的场景。

这些老物件,似乎在默默地向人诉说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吸引记者的是一本旧课本。据记载,当时,每位党员入党时会领到一本《贫民》课本作为凭证,课本上写道:“黑、黑,贫民的煤炭,地主的黑心,黑、黑一个样;白、白,贫民的白骨,地主的白银,白、白一个样。”这也是党史上最为奇特的入党凭证。

陈琪琪是石固镇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每逢节假日或休息日都会抽空来当讲解员。“1925年10月,受中共豫陕区委书记王若飞派遣,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共产党员郭安宇到许昌、长葛、禹县交界处的商业重镇——石固,发展党组织,筹建党支部,开展农运工作……”陈琪琪说。

“这所学校是1918年建成的,已经103年了。这座小楼有上百年历史,是许昌市文物保护单位,前段时间刚刚被修缮,屋子里的陈设还是原来的样子。”陈琪琪说。

【背后】

春雷激荡,风起石固南寨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北洋政府后,委派胡景翼督办河南军务。胡景翼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拥护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并且邀请李大钊来河南指导工作,促进了河南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那一年,李大钊委派中共豫陕区委书记王若飞在中原地区大力发展中共党团组织。王若飞委派郭安宇回到家乡——禹县、 许昌、 长葛一带发展党组织,筹建党支部,开展农运工作。”石固镇文化站原站长马普业老人说。

时光回到1925年,穿石固镇中心而过的石梁河南侧的大街上,有一家禹县人开的中药铺。一天,在广州黄埔军校学习的中药铺老板的儿子回来了!

此人正是郭安宇,原名廷建,1899年12月17日出生于禹县大郭庄村;1924年冬,在上海考入广州黄埔军校,为第一期学员;1925年年初,在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

记者探访的旧址东侧小楼还原了郭安宇家经营的中药铺:屋中有油漆斑驳的桌椅,墙边有一排排药材柜。

1925年4月,中共信阳支部成立,郭安宇是四个负责人之一。当年年底,豫西农运、农协活动开始……

随后,郭安宇回到了石固。在马普业老人看来,是历史选择了石固!

首先,石固位于禹县、许昌、长葛三县交界处,反动势力统治相对薄弱,革命风险较低;

其次,郭安宇家在石固附近的大郭庄村,他对石固一带环境比较熟悉,方便开展工作;

再次,郭安宇家在石固开有中药铺,以中药铺伙计的身份作掩护,便于开展工作;

最后,石固是千年古镇,素有“小上海”的美誉,商业活跃、商贾云集,有“一集四市七行”,外来经商人员有5000多人,人口流动性非常大,各种社会活动广泛,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

1925年 10月,中共在许昌第一个支部——石固南寨支部成立,拉开了许昌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序幕。

【行动】

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革命的圣火从石固点燃,很快在许昌地区呈燎原之势。

在这里,郭安宇先后吸收学校进步教师孙益三、戴善同、张昂轩、陈子林等人入党。尤其是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后,起到了一呼百应的作用,使党组织在许昌遍地开花。

1925年年底,中共豫陕区委派张景增、肜德忱来许昌加强党的工作。第二年年初,郭安宇调任豫陕区委军事运动委员会成员,石固南寨党支部的工作由中共豫陕区委党代表肜德忱负责。

肜德忱负责石固南寨党支部工作后,经与支部委员反复讨论,认为石固位于三县交界处,距离县城、铁路太远,应向许昌县城和郊区发展。

支部委员孙益三到县城西郊铁路附近的碾上村开展工作,建立了中共碾上村支部。碾上村位于城郊,他们建立了许昌到开封的秘密交通联络线,在革命斗争中起到了联系城乡、建立发展党组织的关键作用。现在,碾上村已经融入许昌市区,成为社区。

支部委员戴善同利用对本村和邻村情况熟悉的优势,建立了中共戴庄支部。戴善同熟悉省立许昌十四中学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情况,以及该校师生思想进步的情况,建立了十四中学党团支部。

1926年4月,郭安宇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在石固南寨、大郭庄等地开展农民运动。与此同时,肜德忱和长葛县的党小组取得联系,在中共豫陕区委委员刘英的帮助下,在长葛县党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中共长葛县支部。

此外,肜德忱还曾以铁路职工身份,编写纪念二七大罢工的宣传提纲,印发传单,号召工人发扬二七革命精神,团结战斗,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和卖国贼。

后来,许昌地区的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从石固镇开始,不断巩固发展农民协会,迅速扩大到灵沟河、杜寨、五女店等4个区58个村,会员达5.3万人。其中,参加农民自卫团的有2500人,有步枪800支。

如今,那一段峥嵘岁月早已流逝,但第一个党支部的成立在许昌红色革命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短短几年,便把许昌大地映得通红。

1948年6月7日,千年古都许昌迎来新生。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正如一位诗人所说:“车载时光石固深,许昌支部旧居寻。硝烟弥漫艰辛事,石固城中固始心。”

今天,这个小院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继续见证党和国家的腾飞与发展。

责任编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