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年轻花农醉心古桩蜡梅品种的栽培与繁育,助推家乡做大做强“中国花木之乡”金字招牌——

蜡梅花开 香飘世界

于鹏飞在修整蜡梅枝条。

5岁,就能独自把蔷薇嫁接在月季上,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站在37岁的年纪回望,于鹏飞觉得那只不过是命运齿轮转动的第一格。往后时光,他都带着那一刻的兴奋、骄傲以及被众人肯定的天赋,走在古桩蜡梅培育与造型的路上,乐此不疲。

蜡梅,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每到岁末年初,繁星般的金灿小花便点缀枝头,凛冽寒风引暗香浮动,其相关诗文更是不胜枚举。而于鹏飞的家乡鄢陵,正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是闻名全国的“中国花木之乡”和“中国蜡梅文化之乡”。

鄢陵蜡梅以“蜡质厚、香味浓、花期长、颜色艳”著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美誉。当地古桩蜡梅制作技艺兴起于唐宋,经历了1000多年的传承发展。2009年,鄢陵古桩蜡梅制作技艺被河南省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鄢陵蜡梅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古桩红梅盆景

1987年,于鹏飞出生于鄢陵县陈化店镇王岳村。他的父亲于发科,正是河南省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其个人技术全面、作品造型独特而享誉四方。

“我出生在园子,长大在园子,干这行似乎是顺理成章。”于鹏飞告诉记者,由于父母是花农,他小时候就学着认品种、做嫁接,对蜡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园林景观专业,并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坚持着自己对古桩蜡梅的热爱。

在于鹏飞的新科梅园里,摆满了造型奇异的古桩蜡梅盆景。原本不起眼的老树桩,通过他巧妙的修剪、嫁接和造型,焕发出新的生机,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展示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于鹏飞介绍,古桩蜡梅制作技艺主要分为育桩、嫁接、修剪、上盆4个步骤。而要制作出古桩盆景,顾名思义,就必须以老树桩为基础,进行人工干预,再经过自然的风吹日晒从而形成独特的外观。

“像这个我们行业叫它‘舍利干’。”站在一盆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桩蜡梅盆景前,于鹏飞指着“白骨化”的树干说,古桩蜡梅盆景制作因材施艺,因树造型,通过艺术雕琢和岁月沉淀,最终达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效果。“找准‘水线’的位置后,无论是蓄养老桩,还是整枝造型,都是个时间活儿,急不了。这盆盆景制作虽然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但是等它开花时,满树繁花争奇斗艳,生动表达出‘枯木逢春’的意境,我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虽由人作,宛若天成。回到家乡后,于鹏飞在从事古桩蜡梅盆景制作的事业中,传承的不只是工匠精神,注入的还有让古桩蜡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活力。

“除了继续走稳传统的发展路子外,我还积极摸索新的发展方式,像探索线上销售平台搭建、研发全新的品种、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等,让新科梅园的古桩蜡梅产业走得更长远。”于鹏飞介绍,依托线上购物平台,如今自家蜡梅的枝条鲜切花已卖到了全国各地;为了延长蜡梅产业链,打破蜡梅花期的季节性限制,近年来他率领团队开展深加工,相继开发出蜡梅纯露、精油、花茶等产品,让蜡梅花“物尽其用”;同时,他积极与河南农业大学、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等达成合作协议,成为其相关专业实训基地,持续拓展研学服务。

鄢陵县新科梅园近年来获得了诸多荣誉。

2020年,于鹏飞被认定为鄢陵县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个身份,既是对我的技艺的肯定,又让我多了一份责任。”于鹏飞介绍,为了让这项技艺发扬光大,他先后走访中国林业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院所,搜集了217个蜡梅品种,并成功研发出“新科一号”蜡梅新品种,传统蜡梅的种子种出来后,香气都会变淡,花期特别短,俗称“狗牙梅”,所以需要嫁接。而“新科一号”的特点,就是其种子种出来的蜡梅没有任何变异,蜡质厚、香味浓、花朵大。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里被众多文人骚客赞扬、喜欢的一种植物,蜡梅有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具有很大的生产研发和市场空间,我也深深喜欢并乐在其中。”于鹏飞表示,本着弘扬鄢陵蜡梅文化的初衷,当前他正按照国家AAA级景区建设标准潜心打造精品盆景展示园,并积极畅通海外销售渠道推动蜡梅产品“出海”。

“我的心愿,就是在继承鄢陵蜡梅传统文化的精髓上,把古桩蜡梅盆景发扬光大,让蜡梅香韵走进千家万户,香飘世界。”于鹏飞说。


编辑:常烨 吕科   校对:赵欣

责编:王婵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