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火热进行中

越调豫剧轮番上演


12月3日晚,由鄢陵县豫剧一团创作演出的现代豫剧《彩礼情缘》作为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剧目,在鄢陵县市民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剧院精彩亮相。摄影 王信军

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许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承办的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正在火热进行中。12月2日、3日,作为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剧目,由襄城县越调剧团创作排演的新编历史剧《掘地见母》、鄢陵县豫剧一团创作演出的现代豫剧《彩礼情缘》分别在襄城县文博中心剧场、鄢陵县市民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剧院精彩亮相。

新编历史剧《掘地见母》由褚玉闽、谢梦涵编剧,黄力杨、郭庆璋导演。该剧主要角色均由襄城县越调剧团演员饰演。

《掘地见母》讲述了春秋时期发生在襄城县的一段历史故事:郑庄公之母武姜,在生产郑庄公时饱受难产的痛苦,因此对长子庄公心生厌恶,对次子共叔段百般宠爱。公元前722年,武姜与共叔段密谋攻打京城,欲篡夺郑庄公国君之位。郑庄公平定叛乱,共叔段兵败自刎。郑庄公因气愤母亲助弟谋反,一怒之下将母亲幽禁于颍谷城颍(今襄城县颍桥回族镇),并发誓与母亲“不到黄泉不相见”。郑国大夫颍考叔为了和解郑庄公母子矛盾,通过怀肉孝母、礼敬羔羊、放生乌鸦等言行劝谏郑庄公释怀,并在颍谷(今襄城县)挖掘隧道,挖掘出泉水,即为“黄泉”,郑庄公和母亲在“黄泉”相会,重叙天伦,表达出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孝道亲情。郑庄公孝感天下,颍考叔才智过人,《掘地见母》的故事因此载入史册。

新编历史剧《掘地见母》的演出环环相扣,原汁原味的襄城越调,演员们倾情投入、张弛有度的表演,深深牵动着观众的心弦,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喝彩声。

鄢陵县豫剧一团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因用自制板车流动舞台下乡演出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板车剧团”,享誉全国。“上山上到顶,下乡下到底”,演员拉着自制木板车,行走阡陌、坚守田畴,为千村万户送戏,让豫剧在田间地头经久传唱,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此次上演的豫剧《彩礼情缘》,以当代社会关注的彩礼问题为切入点,讲述一对青年男女坚决反对高额彩礼、与落后习俗进行斗争、坚持自主创业劳动致富的故事,热情讴歌了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抨击了当代农村仍然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该剧紧密结合农村当前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价值观,进而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

豫剧《彩礼情缘》出品人贾鄢华,编剧葛志敏,导演黄力杨、黄雅惠。该剧采用“轻喜剧”的形式表现,剧情新颖独特、富有创意。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观众被贴近生活的剧情吸引,场内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共66台剧目参加,涉及12种艺术门类,11月14日至12月27日分别在许昌进行现场展演。所有演出票价均为10元一张,让人民群众共享艺术成果。


编辑:王婵  杜鹏勃     校对:常烨

责编:李炎             终审:黄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