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原文脉,薪火相传。自2011年起,河南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已走过全省11座城市。2025年,“火炬”传递到了位于“中原之中”的莲城许昌。10月20日、21日,河南省暨许昌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在许昌举行。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要求,坚持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深入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统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融通和谐发展,全面构建学习型社会,大力推进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
读在许昌
32座智慧阅读空间、108个电子图书借阅机,再加上多台“漂流瓶”一样的图书流动服务车,构成了我市“15分钟阅读圈”,(相关系列报道详见今日7—16版)年图书借还总量超千万次。无论是在繁华喧闹的商业区,还是在宁静祥和的社区,都能随时随地找到读书之所、看到读书之人。在这里,阅读成了一种触手可及的享受。
各类读书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市民学习交流的温馨家园。春秋读书会成立10年来,组织公益读书活动218期,邀请李佩甫等246位名家开设讲坛,开展了红色党史、家风家教等专题学习活动,服务全国各地书友40多万人次。在这里,思想碰撞出火花,知识滋润着心灵。
学在许昌
许昌大地,教育之花处处绽放。基础教育夯实根基,职业教育赋能成长,高等教育启迪未来,终身教育温暖相伴……各类教育协同并进,绘就育人新图景。近年来,许昌市委、市政府接续实施“六大提质行动计划”,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所、中小学212所,打造10所示范性高中,创建50所精品学校,新增各类学位16.1万个;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每年完成继续教育培训超11万人次,创造性发挥了学校教育在全民终身学习中的基础作用。
2023年5月,许昌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许昌开放大学,同时加挂许昌社区大学和许昌老年大学牌子。以开放大学为龙头,以市域高校和职业院校为骨干,以“一有七中心”为标准,以924个社区为节点,我市织成了一张集健康教育、文体服务、智能生活、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社区教育网,涌现出魏都区“红色教育型”七一社区、“双拥共建型”杨根思社区、“企地融合型”许继社区等20多个特色社区,组织670支志愿服务队和600多个社会团体开展社区运动会、戏迷乐园、康养助老等公益活动,为432.1万名社区居民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终身学习服务。
创在许昌
面临AI时代的颠覆性变革,创新必将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热门话题。我市诸多行动已付诸实施,选树以张军峰、许朝军为代表的全国、全省“百姓学习之星”20余人。他们中有靠技术造福乡村的新型农民,有锐意创新的职场精英,有发挥余热的耄耋老人……他们用行动诠释终身学习的真谛,是许昌全民终身学习的生动写照。
每当夜幕降临,伴随曹魏不夜城实景演出拉开帷幕的,还有爆火出圈、一席难求的“夜校”。“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学习新形态,成功解锁了许昌市民的花样“夜生活”。以“乐活社区——全龄幸福学堂”为标杆,“中华经典诵读”“新时代家文化”“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救助服务”等10多个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在许昌开花结果,成为许昌全民终身学习的亮丽名片。
“阅”见许昌,“学”贯终身,“创”享未来。2025年河南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在许昌盛大举行,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许昌将和全省各兄弟城市携手并肩,按照省委、省政府描绘的新时代中原全民终身学习蓝图,凝聚社会合力,厚培学习沃土,构建更高质量的学习体系,建设更具活力的学习型城市,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学习篇章,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编辑:刘磊 刘靖雯 校对:张文正
责编:毛志刚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