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我市多项标准化建设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强化标准赋能 打造发展新引擎

标准是质量的基础,也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我市坚持把标准化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工程来抓,加快推进全域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市场监管服务水平。10月21日,全省“强化标准赋能提升全省市场监管服务水平”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先后成功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建成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122项,打造了诸多标准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板。

近年来,我市把标准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先后成立“许昌市标准化委员会”和12个市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出台20项改革创新制度规范,构建市、县、市场监管分局、市场监管所和企业“五级管理网络”,搭建国家级智库、专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标准化机构“五方工作链条”,形成系统完备、全面覆盖的标准化建设体系。在全国首提“全区域、全领域、全行业、全产业、全民共享、全社会共建”和“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全覆盖的全域标准化理念,并被写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探索“1+1+1”标准化队伍培养制度,目前,全市已有1321名标准化专员、23名标准总监持证上岗,标准化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大幅提高。

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领制高点。这一理念,在企业中尤其深入人心。我市支持引导企业参与省级以上标准制订修订,先后建成56个国家、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66个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20家企业承担市级以上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700余家企业参与省级以上标准制修订工作。目前,全市已有1000家企业通过学习运用9个省地方标准,实现产品质量和经营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因地制宜制定26个地方标准,构建起具有许昌特色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15分钟标准体系”。许昌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地市,高分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验收,“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民体验圈”做法被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标准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具有重要作用。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将深入贯彻全市“奋战四季度、决胜全年红”工作推进会精神,持续把标准化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市场监管服务,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狠抓环境提升,围绕经营主体需求,运用质量管理、认证标准、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监管执法等工具箱,一体推进营商环境、市场环境优化。组织食品、工业产品、商贸服务等标杆企业借鉴典型经验,践行省定标准,放大示范效应,带动全域质量、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深化信用赋能,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与联合惩戒机制,鼓励推广“线下无理由退货”“异地异店退换货”,推行“无忧消费险”,营造更加放心的消费环境。

——推进智慧监管,着力打造“品质消费智慧监管中心和生产企业品质监管平台、经营主体品质消费监管平台”,构建“一中心、双平台”智能监管体系,优化事中事后监管,增强工作的规范性和协同性,全力打造“消费者放心买、企业安心营、政府高效管”的监管新模式。

“我们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强化标准赋能,深入谋划实施重大标准工程,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李梦媛 刘靖雯     校对:艾文

责编:毛志刚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