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机械的模式让清扫保洁实现了“全方位覆盖、无死角攻坚”。
核心提示
城市环境的干净整洁程度,不仅关系着城市的“脸面”,而且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幸福感和体验感。
在我市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醒目的橙色制服,无论严寒酷暑,都坚守在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穿梭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用双手和汗水为大家清扫出一片洁净的天地。他们,就是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
10月26日是我省第28个环卫工人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礼赞城市最美的微光,致敬最可爱的“城市美容师”,为他们送上一份最真挚的节日祝福!
人力+机械
市区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100%
每天凌晨4时许,当城市还处于“沉睡模式”,有一群人却披着星光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10月22日凌晨,市区劳动路上,环卫工人郭春梅已经拿起扫帚,开始了当天的工作。
走访途中,记者不时看到有人使用工具捡拾垃圾,擦拭环卫设施。
“我们都是网格员。”市城管局环卫中心的工作人员说,除了日常工作之外,他们还经常到马路上开展网格工作,现场解决一些问题。
这也是我市环卫部门的创新之举: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以路段为单位,按照人在“网”中常走,事在“格”中快办的模式全面落实环卫网格管理。
高压水柱精准冲洗地面缝隙,四维集成轮盘高速旋转擦洗,智能吸污口同步回收泥水混合物……清扫车一过,地面干干净净。
在环卫工人作业的同时,一辆辆清扫车也穿梭在城市中,重塑着清扫保洁新格局。
大型扫路车沿主干道巡航,凭借强吸力将路面灰尘、垃圾“一扫而空”;背街小巷“精灵”补位,小型电动清扫车化身“灵活担当”,填补清扫盲区;垃圾收运“专列”闭环……近年来,“大中小微”不同类型的环卫机械装备陆续在市区投入使用,助力清扫保洁实现了“全方位覆盖、无死角攻坚”。
近期,许昌市加快推动中心城区环卫作业车辆新能源化更新换代工作。目前,重点区域周边更新187辆新能源环卫作业车辆,涵盖洗扫车、洒水车、雾炮车、小型人行道扫地车等几乎所有日常环卫作业用车。
这批新能源车辆的投入使用,有效减少了作业过程中的尾气与噪声污染,标志着许昌环卫作业向绿色、低碳、高效转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新时代的“城市美容师”们利用机械化车辆作业,拂去城市道路上的积尘,让干净的城市环境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好心情。
制度+创新
“潮汐式”保洁让城市“颜值”在线
10月22日清晨,正是上班高峰期,我市推行的“潮汐式”保洁模式也在发挥着作用。
“我们有上下班,但环境卫生管理没有‘上下班’。”市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针对中小学、幼儿园周边人流的“潮汐性”,采取灵活调度、错峰作业,在清晨人车稀少的时段安排洗扫车和冲水车等保洁设备,深度冲洗和清扫校门口的路面并认真擦拭周边的果壳箱和公交站台。
此外,随着许昌文旅不断“出圈儿”,他们精准研判文旅商圈、景点、大型商超等重点部位节假日各时间段人流量峰谷值,结合部分区域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人流的“潮汐性”,打造了一套符合精细化作业标准的“潮汐式”保洁模式,推进环境卫生管理提质增效。
每逢节假日“瞬时大客流”,环卫部门会提前把偏远街巷的保洁力量“一键调度”到热点区域,平均统筹调配环卫工人300多人次,临时增设移动垃圾箱200多个,并增配小型冲洗车、火碱、多功能刷等“随身武器”,做到“垃圾随产随清、油渍即洒即净”,实现人员安排最优化、空间资源最佳化。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许昌的大街小巷,曹魏古城人流如织、春秋广场商贾云集、胖东来天使城“打卡”不断……人潮退去,地面依旧洁净。这背后,正是我市全面推行的“潮汐式”保洁模式在精准发力。
而在景区、商超周边,公厕24小时开放,指示牌、电子导视图同步更新,第三卫生间彰显服务人性化。垃圾中转站满仓即运、密闭运输,确保垃圾不过夜。洒水车、洗扫车、人行道冲洗车等车辆实现错峰作业,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步步干净”的出行体验。
重点部位环卫人工保洁频次提升40%、公厕如厕保洁频次提升30%、生活垃圾清运频次提升45%,垃圾“日产日清”率保持100%,市民和游客对许昌城区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攀升……
“潮汐式”保洁模式确保在人流高峰期能迅速、有效地进行保洁作业,提升了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形成了路段内责任明晰、任务落实到位的共享、共治工作格局,为市民营造了安全、有序、舒适的出行环境。
科技+实践
从“源头减量”到资源化利用
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相当于开启“第二矿山”。
近年来,在推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我市不断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方面积极探索,上演了“变废为宝”的绿色实践。
在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辆餐厨垃圾收运车按规定路线驶入预处理车间,车上收集的餐厨垃圾随即在投料口倾泻而出。
该公司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利用+沼渣沼液处理”工艺路线,年处理餐厨垃圾3.65万吨左右,并通过国际领先的技术将其转化成约365万立方米沼气。而这些沼气又可以转化为219万立方米天然气或803万千瓦时电能。
目前,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天可收集餐厨垃圾120吨左右,实现了餐厨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理,同时解决了泔水、地沟油等问题,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经济、环保效应。
此外,《许昌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也为全市餐厨垃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对餐厨垃圾产生者、收运单位和处置单位的义务都作了清晰规定,实现了餐厨垃圾从产生、收运到处置的全链条管理。
餐厨垃圾“重生”,只是垃圾“变废为宝”的一部分。
近年来,许昌建立智慧环卫运营管理中心,运用物联网技术和机械化清扫方式,实现了垃圾精准分类、高效清运,并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置项目,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构建起包含垃圾分类、清扫、收集、转运、后端处置的全产业链条,生活废弃物管理形成“前端收集收运城乡全覆盖”+“末端多源化协同处置”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许昌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探索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特许经营、循环利用”的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
环卫工作一头连着城市形象,一头系着民生福祉。市环卫中心将持续推动环卫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设施设备水平,让环卫服务更有温度。
编辑:赵欣 刘靖雯 校对:王婵
责编:肖涛 终审:杨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