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建设正酣。11月3日,记者走进位于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许昌金萌聚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环己烷二甲醇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而有序的施工景象扑面而来。举目望去,巍然矗立的主体建筑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宏伟,200余名建设者分散在庞大厂区的各个角落,同步进行着玻璃安装、内墙粉刷、场地平整等精细化作业,为整个项目的土建工程进行着最后的“精雕细琢”。
“项目能跑出这样的‘加速度’,完全得益于襄城县各级部门精准、高效的上门服务。从前期手续办理到后续施工协调,各个环节无缝衔接,没有耽误一天工期。”谈及目前进展,该项目负责人李识寒的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李识寒介绍,项目于今年3月启动前期手续,6月便正式进入土建施工阶段,截至10月下旬,土建工程已完成总量的95%,现在已进入收官阶段。
“我们正全力冲刺,确保11月能按时转入设备安装阶段。按照当前进度,预计2026年3月底即可投料试车,生产出合格的拳头产品。”李识寒说。
据悉,这一备受瞩目的项目总投资约6.1亿元,占地200余亩。项目将新建以年产3万吨环己烷二甲醇装置为核心的生产单元,并配套建设现代化的原料库、集智能化与安全性于一体的中央控制室、高标准质检楼等完备的辅助设施,旨在打造一个技术领先、绿色高效的现代化工样板工厂。
环己烷二甲醇,这个听起来颇为专业的化学品,是高端聚酯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料。以其为原料合成的新型聚酯,集优异的透明性、耐冲击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于一身,被广泛应用于聚酯纤维、聚酯薄膜、瓶用聚酯和高端聚酯树脂等高附加值领域。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项核心生产技术壁垒高筑,一直由美国、韩国等国家的少数化工巨头所垄断,成为制约我国相关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卡脖子”之痛。
痛点就是攻关点,瓶颈也是机遇期。为彻底打破这一壁垒,许昌金萌聚材科技有限公司毅然扛起了技术攻关的重任,依托其自主研发的先进环己烷二甲醇生产技术,并结合上海研发中心潜心研制的高效催化剂,成功实现技术突破。
该项目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本身,还在于其完美融入了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精心打造的产业生态圈。作为园区循环经济与产业链协同的一环,该项目充分利用园区内首山碳材料的氢气与首山热能的蒸汽,建设了这套年产3万吨环己烷二甲醇生产装置及配套公辅设施,标志着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落地迈出了坚实一步,实现了资源的就地高效转化与能源的梯级利用。
许昌金萌聚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的快速推进,仅仅是襄城县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襄城县牢牢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聚焦经济建设“主战场”,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斗姿态,强力推进46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
一组沉甸甸的数据,是“襄城速度”与“襄城担当”最有力的证明:截至目前,46个重点项目中已开工建设43个,开工率高达93.4%;其中,已有13个项目顺利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投资额占年度计划的89.7%。项目的开工率与投资完成率两项关键指标,双双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项目“蹄疾步稳”,背后是营商环境“春风化雨”。襄城县深谙“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道理,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大力推行“上门服务”“专班推进”“容缺办理”等机制,主动为项目“拔钉清障”,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每一个好项目都能在襄城迅速扎根、茁壮成长。
现在,襄城县正以一个个落地生根的重点项目为笔,以一片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奋力书写着“经济大县勇挑大梁”的过硬答卷,为全省、全市发展大局贡献着源源不断的“襄城力量”。
编辑:杨仪 刘靖雯 校对:张良
责编:肖涛 终审:刘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