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客户端

请用浏览器扫描下载

关 闭

从学员到“园主”,从“园主”到“非遗”基地,孙志豪的 “非遗”盆景致富路

“让非遗技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蜡梅盆景形态各异,错落有致,暗香浮动…… 114日,鄢陵县柏梁镇豪情花木盆景园,园内,造型别致的蜡梅盆景引人瞩目。“园主”孙志豪正手持剪刀,对一株古桩蜡梅进行认真修剪。

“你看,这株蜡梅就是我从于发科老师那儿学来的手法修剪的。” 孙志豪放下工具,指着一盆蜡梅盆景说,“以前凭手感修剪,总觉得差点意思。现在懂了,每一刀都得结合它的生长习性和造型意境,这样做出来的盆景才有 ‘魂’,才有市场。”

前不久,孙志豪跟着鄢陵古桩蜡梅省级非遗传承人——于发科系统学习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后,把学到的疏密层次、主次分明等造型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蜡梅盆景作品的艺术性和市场认可度大幅提高。

a92c525d4c7f255d39933e62e9cd6adc.jpg

“现在我这儿的盆景,特别是精品古桩蜡梅,订单比以前多了不少。”孙志豪笑着说,“好多老客户都说我的手艺 ‘升级’了,愿意出更高的价钱购买。这都得感谢于老师的免费授课,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啊。”

在盆景园的一角,几名当地农户正在孙志豪的指导下学习蜡梅盆景修剪,让更多人学习掌握蜡梅盆景制作技艺,进一步增收致富。“当初,我学手艺就是为了把自家的盆景做好做大,现在就想带领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和大家一起努力,把鄢陵蜡梅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让非遗技艺真正成为咱们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此外,作为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孙志豪积极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切实履行协会职责,团结和服务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助力花卉文化活动高效开展。同时,鄢陵豪情花木公司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开展助力高考志愿服务活动,参加了蓝天救援队行动等,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服务群众。

如今,蒸蒸日上的豪情花木盆景园,不仅是孙志豪施展技艺的舞台,更成了他传承非遗、带动乡邻的小基地。他用从 “非遗”课堂"学到的本领,在自己的园子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 匠心致富路,更以其深厚的行业影响力和无私的社会担当,成为了当地花卉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一面鲜艳旗帜。

实习编辑:苏锋锋     责编:肖涛